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4篇
  免费   958篇
  国内免费   923篇
测绘学   720篇
大气科学   2078篇
地球物理   602篇
地质学   1140篇
海洋学   448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372篇
自然地理   120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非稳态泊松模型预测西北地区地震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概率预测 ,即根据某个地震构造区 (地震带或震源区 )内已发生的地震 ,预测未来一定时段发生某一震级段或某一震级下限以上地震的可能次数和概率 .这一方法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测等方面 ,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 ,是根据地震构造区已发生的地震事件 ,建立适宜的地震统计模型 ,而不必考虑地震事件的详细过程和活动图象 .随着对一些地震构造区地震事件现象及其发生的地球物理、力学机制和数学物理模式的不断研究 ,相继发展了一些概率预测模型 ,以描述不同的地震事件过程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稳态和非稳态泊松…  相似文献   
72.
应用2002年10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逐日20hT213Rain3-P的0~72h预报结果,对广西区域非汛期内之雨与无雨转折之灵敏度指数以及同期中雨及以上降雨的诊断成功率作系统的分析,发现它们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特征,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3.
现今人们特别关心天气 ,收看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 ,生活质量的提高 ,常规的天气预报已不能满足需求。气象部门开展了针对需要的专业气象预报 ,气象指数预报是其中的一种。气象指数预报在发布指数等级的同时 ,还加了预报提示。按照气象指数预报 ,人们可以避开那些对人身体健康和活动不利的气象因素 ,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 ,很方便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早晨起床后 ,想要到户外锻炼身体 ,先看一下晨练指数预报 ,预报提示是否适宜晨练。要去上班了 ,看看上下班天气预报 ,预报提示是否要带上雨具。再看…  相似文献   
74.
森林火险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海波  宋文玲  赵振国 《气象》2003,29(S1):83-86
利用逐日资料计算林火气象指数,确定了重点防火期内林火气候预测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重点林区森林火险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75.

现今人们特别关心天气,收看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

  相似文献   
76.
首先利用旱涝Z指数对全国9大气候区的旱涝进行了评定,并给出我国9大气候区旱涝Z指数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1950年代我国除新疆地区处于偏早期外,其它几个区都处于多雨量期,1960年代由多雨向少雨转变的时期,1970年代——1980年代中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雨量偏少期;1990年之后我国各个区的雨量都有所增加。此外,还应用Morlet小波变化对我国9大气候区降水的旱涝周期变化、旱涝分型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6年、32年层次变化上,各气候区在不同时间段上,8年层次上降水的变化出现了一定的规律:东北、华北在1980年之后存在1年位相差;而长江中下游、江南及华南三者之间在1951~1970年时段上依次有着2年的位相差;长江中下游、内蒙及新疆之间依次存在着3年位相差。  相似文献   
77.
应用micaps系统,接收08~08时长江流域沿江地区各县气象台站的降水实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从14个影响区域中挑选出4个主要影响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影响情况,计算出各区权重系数,设计预报洪涝指数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降水、洪涝概况,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赣江中游流域面雨量预报和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从而为气象部门直接向防汛决策部门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79.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空间模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春  吴国雄 《大气科学》1997,21(2):161-169
本文用1959~1994年6、7、8月全国范围47个5°×5°经纬度网格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异常空间模的月际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用西太平洋副高指数及青藏高原指数#FKB#FS分析降水异常空间模与环流的关系,为检验环流指数与降水相关场的整体信度,还对8月份降水资料进行了Monte-Carlo检验。结果表明,夏季总降水异常的空间模在每一月份中并非表现得同样清楚,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的反相关在8月份表现得最清楚。而青藏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的负相关在6月及8月很清楚,7月份次之。8月份西太平洋副高北界异常对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反相关的产生有很大作用。副高稳定偏北时,河套、华南易涝,江淮易旱。反之亦然。青藏高原指数#FKB#FS与逐月降水的相关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上高压及低涡活动对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负相关的产生有一定作用。当高压活动偏多时,北侧易旱、南侧易涝。并且6月及8月的作用较大,7月较小。另外,8月份副高活动对这一降水异常空间模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0.
陈佩燕 《地震学报》1997,19(2):145-153
研究了非线性参数H值曲线及其差值H曲线与华北强震之间的关系.首先将RSH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详细研究了6种定量预报指标的方案,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结果表明:6个预报方案均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且都通过了检验;其中方案A和E的效果最好,R值分别为0.47和0.48,我们推荐这两种方案以便将来实际应用于预测.另外,进一步研究了H的差值H曲线与强震的关系,提出了将H用于强震预测的RSH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华北地区强震的预测.回溯性检验得到R值为0.45,表明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我们还将两种算法联合应用,提出了HH算法.该算法减少了虚报时间,可使R值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