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66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地理教学》2010,(8):34-36
我们来自雪域高原,我们来自巴山蜀水.我们来自鱼米之乡……长江就像一条金色的腰带,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992.
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对亚洲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冉  刘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2):2817-2828
大量地质证据表明,上新世以来(最近5 MaB.P.)青藏高原北部及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出现过显著的构造隆升,而与此同时亚洲季风也经历了显著变化,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联系一直是地学界所关心和争论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用大气模式(CAM 3.1)就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及东-南非高原的构造隆升对亚洲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新世以来亚洲夏季风的增强与两地构造隆升密切相关,但两者隆升对于亚洲季风子系统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主要造成东亚北部夏季风的增强及季风降水的增多,但对南亚夏季风的作用较小;东-南非高原的隆升明显增强南亚夏季风,但对东亚北部夏季风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93.
醉卧黄水湖     
还没有游览黄水湖,早已被鱼湖四周秀丽的风光迷住了。被誉为"人间瑶池"的高原明珠土家水寨黄水湖,又名月亮湖,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国家森林  相似文献   
994.
窦贤 《西部资源》2010,(5):51-53
海拔3480米的尕海湖位于甘肃省碌曲县境内,湖泊面积15000余亩,水深约2米,被人们誉为"高原神湖"。到达尕海湖边时已经是下午了。此时西天的阳光如一把把能看见的密箭一样洒射下  相似文献   
995.
喀斯特高原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贵州喀斯特高原三个典型地貌单元作为研究区,于2009-05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共获土壤动物3 992只,隶属于5门10纲26目,共3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弹尾目(Collembola)、甲螨亚目(Oribatid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常见类群为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 )、近孔寡毛目(Plesiopora)、双翅目(Diptera)、双尾目(Diplura).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喀斯特植被的不断退化,土壤动物数量不断减少,表现为林地>灌丛>草地>石漠化地;类群数亦呈减少趋势.各演替阶段土壤动物表聚性明显,但人为干扰(如翻耕等)可导致土壤动物出现逆分布现象.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从林地到石漠化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96.
以2008年7月20-22日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例,利用MM5中尺度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分析冷空气和南北风强度变化对低涡维持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伴随的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探讨高原低涡发展维持机制和降水发生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冷空气势力强弱较南北风场变化对降水落区和强度、低涡维持和发展,以及涡区物理量特征都有着更大的影响.适度的冷空气入侵有利于低涡的维持与发展,而过强的冷空气入侵,不利于辐合上升运动的维持,并降低大气的饱和程度,使高原低涡强度迅速减弱,过程降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7.
云南玉溪抗旱找水定井典型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南大旱百年不遇,山东找水专家组紧急驰援云南抗旱。通过对云南抗旱找水成功定井实例的分析,总结了高原岩溶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的找水勘察工作,并联系云南、四川、山东等贫水区找水定井实践,阐述了贫水区找水定井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若尔盖高原三种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若尔盖高原3种典型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含量分布及其与水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典型泥炭土有机碳含量最高(230~270g/kg),其分别是腐殖泥炭土的1.3~3.3倍和腐殖土的6.75~15.3倍.同样,泥炭土有机碳密度最大(52~66 kg/m3),其次是腐殖泥炭土 (40~75 kg/m3),最小是腐殖土(14~30 kg/m3).腐殖土有机碳储量只相当于泥炭土和腐殖泥炭土的37%左右.腐殖泥炭土和腐殖土有机碳含量和水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n=18,p<0.01),说明水分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排水疏干等干扰措施会直接影响其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9.
西藏山南地区沉错湖泊与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枪勇冰川径流-卡鲁雄曲(河)-沉错(湖)为研究区域,开展高原湖泊及其补给河流与冰川径流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并探讨影响主离子组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湖水主要离子呈均匀混合状态,pH值、电导率、TDS及优势阴阳离子在整个湖泊空间上变化不显著;总体上,从上游冰川融水径流、河水至下游湖泊,离子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融水径流及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表现为SO42--Ca2+-Mg2+类型;沉错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表现为SO42--Na+-Ca2+类型,在蒸发作用下Ca2+逐渐沉淀析出,Na+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绝对优势阳离子。  相似文献   
1000.
在系统总结前人对植物钙质根管定义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阿拉善沙漠26组不同形态的植物钙质根管进行了分类,初步统一了我国植物钙质根管的定义及其分类;通过统计阿拉善沙漠不同类型植物钙质根管在全新世的数量分布,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可能蕴含的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植物钙质根管是陆生植物形成的次生碳酸盐结壳,包括钙质根套、绕根结核、根模具、根导管和根状结核五种类型。其中钙质根套和绕根结核的形成受到植物生长及其根围微生物活动的影响,而根模具、根导管和根状结核的形成则不受上述作用的影响。据此将阿拉善沙漠植物钙质根管分为钙质根套和绕根结核两种类型。这两类植物钙质根管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百分比能够指示植物钙质根管形成时期有效湿度的高低,绕根结核数量百分比较高能够指示较高的有效湿度,而钙质根套数量百分比较高则指示了较低的有效湿度。因此,从植物钙质根管中能够提取丰富的古环境信号,并将其运用于沙漠地区的古环境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