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通过布置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的地震观测台站阵列接收地震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和地下地质结构.观测阵列共10台宽频带地震仪,分布在玉皇观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别采用参考场址谱比法(RSSR)和HV谱比法(HVSR)计算64个高信噪比近震数据的振幅谱比函数,结果显示在玉皇观区域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并且局部场址效应显著.以S06场址为例,建立近地表地震地质模型,通过SH波放大效应正演模拟研究该场址的地震动放大模式.RSSR与HVSR的结果表明,两者所计算的场址放大效应主频一致,但是HVSR的放大峰值却比RSSR的放大峰值大一倍左右,表明HVSR的结果可能包含了波场在近地表低速层之下传播路径的改造作用.另外,采用27个远震P波的接收函数计算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研究结果显示玉皇观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为44 km,沉积盖层、结晶地壳和上地幔的S波速度分别为2.5 km·s~(-1)、3.5 km·s~(-1)和4.5 km·s~(-1).观测阵列台站之间的接收函数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本研究区域范围内地形地貌等近地表结构因素的相对变化对接收函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32.
文章以某风电场项目为背景,应用预应力锚杆对传统重力式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进行优化,组成一种基于锚杆体系的重力式海上风电基础型式。采用ABAQUS软件对锚杆重力式基础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在正常工况和极端工况两种荷载条件下,结构的位移、应力变化情况以及地基的破坏形式。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重力式海上风电基础在正常和极端受力工况下的水平位移、转角和沉降量,同时改变地基的破坏形式,有效提升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该结构可为今后重力式海上风电基础的应用优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3.
为改善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单桩改进形式的加翼桩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分析了软黏土地基中加翼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弯矩、应力、位移、桩身泥面处倾斜率和极限承载力,研究了加翼桩面积、形状、埋深和刚度等翼板参数对加翼桩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加翼桩的桩-土作用机理,参考现行规范模式提出适用于软黏土地基大直径钢管桩的P-Y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加翼桩通过在泥面处设置翼板可降低桩基泥面处倾斜率50%、提高桩基极限承载力60%以上,加翼桩水平承载性能明显优于单桩。  相似文献   
234.
基于GIS的中国风电产业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NeI平台.以SuperMap Objects和SQL Server为开发平台,对中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风能资源分布以及风电产业发展数据进行采集、修改、存储和管理等建库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中国风电产业数据库系统,进行风电产业的查询、统计分析,并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进一步加强风电产业布局研究、风电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35.
风能是一种巨大的、无需补偿、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风能是大势所趋、战略所在。近年来,全球投向可再生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的资金数量激增。新一轮投资浪潮的重要特点是风险资本的大量介入,以及众多国家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有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即只有在新能源开发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赢得主动、占据优势地位。南通作为我国沿海风能大市之一,如何发挥优势、乘势而为,走在全国风能开发利用的前列,笔者对此作了初步的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236.
以一6.7 MW风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30~50 m水深的海上风电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结构型式,采用三维精细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受力特性展开研究,包括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在随机风浪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采用“三腿变六腿”导管架的结构型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将上部荷载传递至下部筒型基础,具有较好的受力特性和传力体系;整机结构的前两阶自振频率均在风机允许运行的频率范围内;在50年一遇极端随机风浪流荷载作用下,整机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均可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37.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料分析为主的评价方法,对珠海、阳江和汕头海域3个海上风电场开展了施工期的海洋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该领域的首次实践。评价内容涵盖了对海上风电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状况和环保对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定性分析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得出了综合评价结果,并阐明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同时建议探索推行海洋环境影响全过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减小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238.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上风电发展现状,探讨了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海上风电场选址应该从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具备良好的外部依托条件和与水文动力等自然条件相适应等角度考虑,给出了海上风电场风机平面布置的原则;并指出了海上风电场运行后维护工作的难度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39.
近海风电结构的发展正面临“降本”、“增效”两方面问题的考验,结构振动控制技术是其突破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风电塔上部的风轮-机舱组件(rotor-nacelle assembly, RNA)在运行状态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给风电结构的振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国内外近海风电结构振动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归纳,结合近海风电结构体系的动力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阻尼器的减振原理、研究方法、适用场景与性能优劣。结果表明:风电结构的振动控制将从传统高耸结构的控制理论出发,结合风机的变速-变桨时变特性,提出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的减振技术。  相似文献   
240.
姚才华  范彦斌  张刚 《江苏地质》2023,47(3):330-338
运用Kriging插值法构建蒋家沙风电场区建设前和建设后3期(2015年、2018年和2021年)水下地形三维模型。通过年际时间尺度的对比分析发现:风电场建设后,蒋家沙区域潮滩变低,范围扩大,地形趋于平坦;潮沟淤浅并向东北退移,范围缩小。2015—2018、2018—2021、2015—2021统计数据显示,3年间平均冲淤速率由-3.77 cm/a变为21.14 cm/a,6年间平均冲淤速率为8.18 cm/a。地形变化表现为建设后初期略有冲刷,此后强势回淤,总体处于弱淤积状态,该地形变化主要与辐射沙脊群区域沉积动力相关。根据2014—2019年区域余流流向数据,总体上看,泥沙的输运方向在近潮滩区域均指向潮滩方向,离潮滩区域以向东北输运为主;6年间潮滩范围逐渐扩大,泥沙向深槽输运,东部潮沟萎缩,持续向东北退移。在物源锐减和海平面逐年上升的背景下,研究区地形将长期处于弱淤积状态且淤积呈减缓趋势,风电场建设是该区域短周期内局部地形改造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