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王涛,男,出生于1934年1月,山东昌邑人,汉族。1960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浪学研究。研究员。1963年,他首先提出了能描述成长与消衰全过程的涌浪谱。其中引进了波散概念和滤波理论。1966-1968年,他通过大规模观测和模型实验,系统研究了海军561291程的缺陷,提出了消除灾害的工程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舰队好评。1978年,在与日本合作开发渤海BZ28—l油田中,他通过反复论证,与日方3个专家组进行辩论,力主将日方专家坚持已应用的12m设计波高减至78m以下,从此为渤海石油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12.
13.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地貌对于长江口航道安全、生态环境、海岸带工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拟采用世界上第一颗静止水色卫星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开展长江口Kd(490)的季节和潮汐变化规律研究,以期为采用机载激光测深提供预评估信息。研究得到结论如下: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为典型的二类水体,悬浮泥沙含量最高可由杭州湾内几千mg/L迅速降低至10 mg/L以下,因此,分段式的漫衰减系数反演算法适用于研究区域;Kd(490)反演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Kd(490)值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高夏低,春秋居中,长江冲淡水流量和季风是影响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一个潮周期内,Kd(490)值总体表现为低潮期低于高潮期,悬浮泥沙浓度和潮水的潮位是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Kd(490)值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指出,长江口及杭州湾内激光可探测深度约在5~22 m范围内,夏季退潮低潮位最适合激光雷达观测。由此可见,GOCI 8景/d,1景/h的分辨率可以实现Kd(490)的动态变化监控,而且可以实现在相同潮位下更为合理地描述Kd(490)值的季节变化,为机载激光雷达探测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是科学开展灾害管理工作的基础。灾情评估以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评估为主要内容,基于历史灾情统计资料的评估方法、基于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方法、现场抽样调查统计方法、遥感图像或航片识别法、基层统计上报方法、经济学方法等是灾情评估的主要方法。灾情评估的目标从对灾情的估算和统计扩展到对灾情大小的分级,评估内容上逐步重视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方法上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建立灾情评估系统是灾情评估研究与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减灾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亟待加强,迫切需要形成包括对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综合评估在内的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预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吉林省50县市195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暴雨灾情损失数据,1:5万DEM数据、水系、TM遥感卫星影像资料以及GDP、人口等数据,探讨了吉林省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确立了各因素的权重系数,构建了吉林省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过程预报降雨量对2013年8月14-17日的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进行了预评估.结果表明: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综合风险的高值区分布在四平、辽源大部以及长春、吉林、通化城区附近,风险偏高区位于中南部,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为中低风险区.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预评估效果良好,可在实际的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预评估业务中使用,由于通过该模型的评估结果可迅速圈定各级洪涝风险区,对提高重大暴雨过程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以及防灾减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辽宁暴雨致灾指标及灾害影响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12年辽宁暴雨过程及暴雨灾情资料,对辽宁暴雨灾害特征及暴雨灾害评估进行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暴雨致灾指标与灾害影响预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辽宁年平均暴雨日数分布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辽宁暴雨灾害发生频率分布为自中部向西北逐渐增多,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辽宁西部地区,其中朝阳喀左县暴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占该站暴雨总次数的73%;辽宁西部等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但降水强度较小,且发生一级和二级暴雨灾害的概率低于其他地区;而除辽西地区外,其他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略低,但降水强度大。辽宁受暴雨灾害影响最大的受灾体为农作物及设施,辽阳地区受灾频率最大,占该地区受灾过程总数的95%以上。辽宁暴雨灾害可划分为暴雨灾害易发区、较易发区和一般易发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龙江省64个气象站1983年以来的雪灾资料,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雪灾形成的因子,降水量、气温、风等气象要素及其浒生因子进行分析,对雪灾强度进行划分;利用显著度检验方法,找出了形成雪灾的三个主导因子,从而建立了雪灾强度预评估方程。  相似文献   
18.
汪宝山 《四川气象》2003,23(4):13-16
对达州市自然灾害的总体特征、影响情况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21世纪初期(2000~2010年)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预评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前震害评估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IS技术构建数字等震线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思路.通过建立云南数字等震线模型及其在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应急中的使用,检验和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分析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灾评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以确立该模型在今后地震应急工作中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