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0篇
  免费   2413篇
  国内免费   2771篇
测绘学   897篇
大气科学   2077篇
地球物理   2489篇
地质学   5493篇
海洋学   1741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905篇
自然地理   85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720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山东省近40a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利用非参数检验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山东省15个站点近40 a(1958—1998)来气温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气温除西南的莘县、兖州有下降趋势外,大部分地区呈现上升趋势,全省平均上升0.06℃/10a。分季情况为:春季和冬季气温有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对全省气温上升的贡献率最大。夏季气温基本保持不变,秋季气温有下降趋势。全省除济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倾向率均为负值,全省的降水倾向率为-3.05 mm/a。表明山东省自1960年以来,年均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以东南沿海平均减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92.
亚洲夏季风系统成员与西太平洋副高的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利用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派生出涡度变化、经向风切变、纬向风切变等变量场。从1958~2001年6月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及其派生变量场中选取预报因子,并将各个场中的因子分别作EOF分解,得到浓缩了初选因子变量大部分信息的综合预报因子,用以建立同月的广西月降水量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进而利用2002~2005年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产品及其派生变量,对广西6月降水量作BP神经网络降尺度释用预报。作为对比试验,以相同的预报量,从1957~2000年5~12月及1958~2001年1~4月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中选取预报因子,并作相同处理,建立前期综合因子的广西6月降水量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独立样本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同期综合因子建立的BP神经网络降尺度预报模型的拟合精度优于利用前期综合因子建立的预报模型,但预报效果依赖于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993.
1975年8月河南省特大暴雨雨强极值的重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中气载液态水含量以及水汽和气载液态水之间的平衡方程的讨论,建立了改进的可降水量Ia公式。按照改进的公式,重新估算了1975年8月河南省特大暴雨7日20时雨强。结果表明,分别以遂平气象站记录的8 m/s和按物象估算的12 m/s地面风速为基础的改进的板桥水库附近8月7日20时雨强估算值Iae1=75.0 mm/h和Iae1=95.8 mm/h很接近实际的雨强极值Ioe=99.7 mm/h。  相似文献   
994.
部分参数有非负约束平差模型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部分参数带有非负约束的平差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部分参数附有非负约束的平差方法。该方法是先将非负约束的最小二乘问题转换成凸二次规划问题,然后求其最优解。通过模拟实例说明,此算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际测量中的平差计算。  相似文献   
995.
针对2018年7月18—19日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强降水过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中的12个动力因子进行分析和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次降水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呈块状分布,稳定少动,伴随高空低槽的缓慢东南压,使得低空急流不断加强,并配合高、低空急流的相互作用、辐合切变线的北上及河套地区多山区、水域等复杂下垫面的地形条件,为本次降水提供了水汽通道畅通、水汽汇聚、动力抬升强、不稳定能量、持续时间长等有利条件,造成强降水;(2)动力因子在明显降水区表现为强信号,在弱降水区和非降水区表现为弱信号,其在明显降水区的空间平均值为弱降水区和非降水区的2倍以上;(3)动力因子预报降水与实况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空间相关系数集中在0.4~0.7之间。对于10.0~24.9 mm降水,平均ETS评分为0.37;对于25.0~49.9 mm降水,平均ETS评分为0.28;对于50.0 mm及以上降水,平均ETS评分为0.17。总体而言,各动力因子对区域性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把握均较好,具备一定的诊断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6.
岩体在块系构造状态下的动力传播存在块体和块体间软弱介质的非协调变形现象,对岩体结构的动力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块系岩体的非协调动力传播响应研究尚不充分,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动力响应特征识别。通过试验对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过程岩块动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分别从动力传播速度、岩块加速度振幅衰减、岩块振动位移响应、岩块振动持续时间、块体动能显现、块体振动频域响应特性等方面对比纵波传播,给出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的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块系介质非协调变形运动产生的动力传播现象相比于纵波传播是一种低频低速波,并伴随着岩块的大位移运动,同时岩块振动持续时间较长,蕴含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过程,这些现象构成了块系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的重要特征。该研究将为识别岩体非协调动力传播特征及块系岩体的冲击预警波动特征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据含矿流体包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与马超营断裂带有关的金矿成矿流体,为低盐度(<10%wt,NaCl)的CO2—H2O—NaCl流体,CO2含量较低(<10mol%)。主矿化温度为150~260℃,成矿压力为700×105~1000×105Pa。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既有变质水,又有岩浆水,而且主矿化阶段还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998.
根据铜厂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和黄铜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89Ma和359Ma,并依据其地质特征和与铜厂岩体之间时空关系,认为早期铜矿化发生在889Ma左右,与铜厂岩体岩浆期后热液有关;晚期铜矿化则发生在359Ma左右,是伴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发生的;其矿质来源研究表明既有来自围岩的,又有来自岩体本身的;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温度集中在两个区间:高温大于300℃,低温150~200℃。该矿床为多期、复源、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9.
100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冰川物质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永建 《冰川冻土》1998,20(2):157-162
基于冰川微地形对冰川物质平衡重要影响的认识,在考虑朝向、坡度、地形遮蔽等因素的条件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手段,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面太阳可能直接辐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算冰面任意一点物质平衡的B=f(T,R)(气温-辐射)模型.比较了该模型与B=f(T)(气温)模型、B=f(P,T)(降水-气温)模型及B=f(Q)(能量平衡)模型之间的优缺点,表明该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精度较高、参数易于获得等优点,从而为计算冰川物质平衡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