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2篇
  免费   2727篇
  国内免费   2729篇
测绘学   1187篇
大气科学   6426篇
地球物理   2526篇
地质学   2601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322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542篇
  2021年   590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6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利用雷达径向风单点试验和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个例,首先研究了静态背景误差协方差的尺度化因子和方差在台风系统雷达资料同化中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资料同化中,较小的尺度化因子能显著改进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尺度化因子的影响比方差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了WRFDA-Hybrid系统中"流依赖"控制变量的水平局地化和垂直局地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流依赖"的水平局地化距离与静态背景误差协方差的尺度化因子具有等效影响范围的时候,WRFDA-Hybrid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分析结果。同时针对雷达观测资料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雷达探测高度的垂直局地化方案,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预报均有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2.
针对2013年9月16日贵港发生的一次雷电灾害事件,根据现场勘察、走访、测量,利用当地气象台站实测资料、雷达探测资料确定了灾害点的雷电活动情况,并分析了雷电灾害的成因,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93.
使用自动站、micaps资料、NCEP\NCAR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13~15日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南支槽东移和低层切变线南下激发广西上空冬季异常高湿区的能量和水汽释放;水汽来源是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强降雨落区与切变线位置对应良好.分析物理量发现:水汽通量中心位于比湿大值区,指示水汽来源;西南风急流建立后大气湿层增厚;高低空涡度和散度场配置显示暴雨区上空存在强烈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自动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大形式环流背景,对2012年12月15日桂林机场的低空风切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锋面临近时,跑道两头自动观测风场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垂直风廓线资料对风切变预报有较强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用逐日6小时一次的地面站点实况观测资料和1°×1°的NCEP分析资料,对4月4日至4月6日的这次暴雨降水过程进行降水实况和大型环流背景的分析.深入讨论了这次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大气不稳定特征和高低层的动力条件.结果表明,这次暴雨的有利天气背景为高空槽、切变线与深厚低空急流以及冷空气的相互配合.在暴雨期间,地面不稳定能量的累积和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充沛水汽,通过水汽通量分析,雨区存在深厚的水汽柱,低层正涡度中心和高层的辐散中心与地面的暴雨区相互对应,底层涡度中心和高层散度中心的增大和减小能较有效地指示降雨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林芝机场低空风的垂直切变特征及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利用林芝机场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林芝机场低空风的垂直风切变,讨论了中度及以上风切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林芝机场低空风切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林芝机场的飞行安全。林芝机场强顺风垂直切变出现频率为1.0%,严重顺风垂直切变为0.2%,最大顺风垂直切变13.4m/s/30m。强侧风垂直切变出现频率为1.9%,严重侧风垂直切变为0.6%,最大侧风垂直切变16.0m/s/30m。林芝机场低空强垂直切变对起降航班的威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强垂直切变主要出现在各个季节的下午及傍晚,8月较弱。  相似文献   
997.
采用A-Train系列卫星的AURA/MLS水汽、温度资料,CALIPSO/CALIOP云物理资料,结合ECMWF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云顶高于对流层顶事件(Cloud Top Above the Tropopause,CTAT)的区域分布,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水汽和温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季风区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30%~55%,为全球最强区域;东北亚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15%~20%,为中纬度最强分布区。以CTAT为指标的合成结果表明:15~30°N的东亚-西太平洋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冷下暖"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热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热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35~50°N的东北亚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暖下冷"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温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温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FY-2E静止卫星和MODIS极轨卫星反演产品,研究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云降水结构及云雨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三阶段的云降水垂直结构不同。1)在暖区对流降水阶段,降水以暖雨机制启动,雨滴在暖区存在深厚的碰并增长过程,暖雨过程对降水起主要贡献。随着云体的发展,冷雨过程加剧。T-Re分析表明,-10℃层以下云滴凝结碰并显著,-10℃层以上为深厚的冰相增长带,云顶以冰相大粒子为主,云水向雨水转化迅速。2)在锋面对流降水阶段,降水系统为高度组织化的"低质心"强降水液态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系统。回波强度在冰水混合层增长较快,冻结层是此阶段成雨微物理的关键层。降水粒子在暖云区碰并增长较快,而蒸发或破碎过程并不显著。3)在锋后降水阶段,0℃层附近冰晶粒子与云水的碰并增长较为明显。前期降水存在明显的雨滴蒸发过程。随着云体的发展,暖区云水含量较少,降水粒子不能有效碰并增长。  相似文献   
999.
杨丽丽  杨毅  张廷龙  王莹 《高原气象》2015,34(2):546-555
为进一步了解多普勒雷达及闪电资料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方面的应用以及降水系统动力结构的研究,利用合肥和阜阳两部S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两步变分反演法反演双雷达,并采用模糊逻辑算法进行云类型识别,再结合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降水和闪电分布特征,分析了2010年6月7-10日发生在安徽合肥和阜阳的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风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风场的气旋性旋转以及水平风切变相关;此次降水过程是以层状云降水为主的积云混合云降水;另外,以降水为主的层状云,其闪电频数低且以负闪为主,闪电之后20 min左右出现强降水;此次暴雨的VIL值不是很大,强降水区对应的VIL值基本3 kg·m-2;云识别结果、降水区、VIL值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2013年7月1日午后至夜间,华北出现一次区域性暴雨和局地大暴雨过程。局地极端降水出现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四芝兰镇,过程雨量409 mm,其中当日17—19时连续2 h雨量超过100 mm。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石家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探讨了宁晋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原因。主要结论是:(1)低槽、冷锋、副热带高压及其外围低涡切变线为其主要影响系统,海南附近台风远距离影响加强了水汽自南向北的输送,半定常的地面辐合切变线对新生对流的触发和已有对流的维持及加强起到重要作用;(2)宁晋最强降水期间,其上空具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高度组织化的对流系统发展;(3)对流系统的后向传播使回波主体移动缓慢、持续时间长,而回波强度大和雨强很强,则导致四芝兰镇极端强降水,此外,具有弱中气旋的超级单体相对较长时间的影响使其对四芝兰镇强降水具有重要贡献;(4)产生极端降水的对流系统属于高质心发展强烈的大陆强对流型,而非更易导致强降水的低质心系统。同时,针对众多学者研究北京"7.21"特大暴雨得到的一些结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