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猎雷声呐对水雷目标探测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学信息与水下声场传播耦合分析的探测成像仿真方法。利用 Bellhop3D 声场分析方法对水下声信道信号冲击响应进行计算,结合信号复分析方法得到信号传播信道参数以构建声散射模型,以运动耦合方式综合分析声呐搭载平台位置、姿态及速度等因素对回波信号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来模拟目标回波信号,从而利用较为真实的等效回波信号进行图像重构。 以高频前视声呐为例,对声呐探测沉底水雷目标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高频声呐对沉底水雷目标的探测图像,与实际情况具有一致性,可为进一步构建反水雷相关模拟仿真训练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由于雷电灾害致灾原因复杂,承灾体类型多样,且雷电抵御能力强弱各异,照搬区域灾害易损性研究中的4大指标作为区划评价指标是不够科学的。通过分析微观承灾体的雷灾风险计算方法,归纳提取关键因子,并通过案例分析,最终筛选承灾体高度模数H、雷电防御措施性能模数P和使用性质模数U作为雷灾易损性区划的其它3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3.
在对枣庄市山区的几条10kV和35kV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施工中,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案例分析,分析出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的原因,探讨高压输电线路切实有效的雷电防护技术,解决雷电对输电线路的绕击和反击问题。  相似文献   
54.
根据宁波市ADTD闪电定位系统的2010—2012年的地闪监测数据和雷电灾害资料以及2012年宁波市人口及GDP数据,选取年平均地闪密度、致灾强度地闪密度、经济损失指标、人员伤亡指标、人员易损指标、经济易损指标等6项指标,采用5级对称等分间隔划分法,确定划分雷灾易损性指标和雷灾综合易损度等级标准,根据雷灾综合易损度得出评估结果:海曙区、江东区为雷灾极高易损区;镇海区为雷灾高易损区;江北区、宁海县、象山县、北仑区、奉化市为雷灾中易损区;鄞州区、余姚市为雷灾低易损区;慈溪市为雷灾极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55.
GIS技术在无线电波场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红云  王亮  王涛  范荣双 《测绘科学》2007,32(6):104-106
无线电波场强分析在广播电视台站规划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采用传统的电波传播模型进行场强预测时,相关的计算大多依据纸质地图用手工进行,工作强度高,结果精确性低。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管理、数字地形分析等技术,构建台站与发射机实体对象,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环境实现了典型电波传播场强分析模型,提高了场强计算的效率和空间位置精度,同时将人口分布信息应用到模型中,增强了台站规划的科学性;最后讨论了GIS技术在电波传播模型中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6.
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隐患很大,每年都有不少雷击案例发生。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热水器无雷电防护装置;多安装在屋顶,易招致雷击;安装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缺乏必备的雷电防护知识。对太阳能热水器造成危害的不仅有直击雷,还有感应雷。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既要采取防直击雷防护措施,也要采取防雷电感应措施。  相似文献   
57.
老君山中灵索道,不但架空线路长,而且位于雷暴多发区。其控制系统多为弱电设备,一旦索道的防雷措施不到位,人员和索道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依据当地景区索道的雷灾历史、景区的地形特征、小气候特征、雷暴的气候学特征和2009-2011年的闪电定位资料,通过对雷电可能对栾川老君山景区索道造成的危害、雷电侵入途径以及致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根据景区地理、环境、气象和雷电活动特点,将外部的直击雷防护与内部的防雷电过电压、等电位、屏蔽以及完善的接地防护技术措施协调统一、进行综合防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栾川老君山风景区中灵索道防雷工程中实施后,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8.
对南澳风电场1996~2010年的雷灾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雷电防护水平不一的主客观因素;得出雷灾特点:雷灾事故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按照受损坏的位置划分,风电场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因雷击遭受损坏,其中监控系统是受损几率最高的部分,其次是叶片和箱式变压器.  相似文献   
59.
归纳整理了加油站防雷检测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并对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检测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只有全方位对加油站的防雷装置和设施进行检测,才能确保加油站的防雷安全.  相似文献   
60.
利用2007-2011年浙江省闪电监测数据、1996-2011年温州市雷灾统计资料,以浙江省苍南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地闪时空分布、地闪强度以及雷灾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苍南县闪电时间分布上每年闪电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其中以7,8月地闪次数最多,时段上主要集中在13-17时呈单峰型分布,峰值时段为14-15时,2010年以后在13-17时和17-21时两个时段呈双峰型分布,空间上表现为山区闪电密度较高,平原沿海地区闪电密度分布较低,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整体呈现“北多南少,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闪电密度高值区为灵溪镇、桥墩镇、藻溪镇,最大值为三镇交界红色区域.闪电强度总体上在5 ~15 kA和15~45 kA之间呈正态分布,灾害类型主要包括电力线路故障、电力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