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军山气象台作为国人自主创办的民间气象台,它的天气预报技术和当时的“中央观象台”不相上下,长期天气预报更是开创了江苏的最早记录。1创建与发展1.120世纪30年代前的黄金发展期1905年,清末民初我国著名实业家张謇受到日本东京帝国博物馆的启发,在江苏通州①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其中1906年在博物苑中馆落成测候室。南通博物苑测候室配有从日本购进的气压表、干湿度计、雨量器等气象仪器,在可供参观的同时也作简易观测。  相似文献   
12.
王增凯  马超  李俊逸  潘宁 《地下水》2022,(1):217-219
通过对招远水文站OTT Pluvio2称重式雨雪量计与人工雨量器降水量数据进行比测分析,结果表明称重式雨雪量计较人工雨量器数据系统偏小,但是误差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OTT Pluvio2称重式雨雪量计降水量观测精度、准确性、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可以在招远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以充分发挥自动化遥测设备的优势,大大降低人工工作量,为水文测报和数据采集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李世军 《地理教学》2012,(18):47-47
初一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中,有一处实践知识——降水量的测量,要求认识雨量器的构造并掌握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较好地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也限于教学设备的不足,每次学到这部分内容,我都只能借助图片和苍白的语言完成。教师教得没底气,学生学得抽象乏味。斟酌再三,我决定今年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究实验完成这一内容。首先,我结合课件和学生共同学习了雨量器的结构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并给每组发放了我自制的外套筒(用直径20厘  相似文献   
14.
太原地区坑式雨量器试验观测结果初步分析王旭东,李崇昆(山西省气象局030002)1试验结果降水测量仪器的安装高度对测量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获电一个到达地表面的比较准确的降水量测量值,世界气象组织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在1969年决定把坑式雨量器(...  相似文献   
15.
对JDZ-1型固态存储雨量器与虹吸自记雨量计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两者数据存在误差的影响因素。针对固态存储雨量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以保证和提高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6.
穆仲平 《水文》2016,36(3):80-83
JDZ型固态存贮雨量器的特点是运行稳定可靠、记录数据准确,在雨量监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无法实行自动化报汛。经过技术改造后,在原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报汛,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热带大洋地区共23个海洋定点浮标雨量器数据比较了GPM和TRMM两种卫星降水数据(IMERG和TMPA)对热带海洋降水日变化的观测能力,选取时间为2014年4月1日—2018年4月30日。相较于浮标观测结果,2种卫星数据都低估了降水日变化范围。在太平洋和印度洋,IMERG和TMPA都能捕捉到降水极大值出现在早上、极小值出现在傍晚的特征,与浮标观测结果基本吻合。在大西洋,两种卫星数据与浮标观测的降水日变化特征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大西洋降水较少,而卫星对小降水的观测存在较大偏差,同时浮标观测在小降水区域更容易存在误差。  相似文献   
18.
雨量器(计)是降水量的主要观测仪器,为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其进行检定或现场校准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主要研制既能对雨量器(计)进行室内检定、又能在户外进行现场校准的雨量器(计)检定仪。检定仪采用能够溯源的计量标准球作为标准器,利用蠕动泵对降雨强度进行流速恒定控制,用电源控制器和蓄电池供电,可实现无交流电的户外降水仪器的现场校准。经过试验和应用分析,其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符合作为量值溯源计量标准的条件,对雨量器(计)的检定和现场校准具有实用性,可用于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现场校准。  相似文献   
19.
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及其主要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芝花  李伟  雷勇  熊安元  涂满红  王柏林 《气象》2007,33(10):96-101
为了实现国内固态降水测量的自动化,同时了解我国降水测量与国际标准仪器DIFR间降水测量的差异,2006年中国气象局在大西沟、长春、通河气象站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分别针对固态和液态降水分析了我国台站长期使用的普通雨量器的捕捉率大小及其与风速的简要关系、不同安装方式的雨量器间的防风效果。根据降水捕捉率及观测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对参加对比试验的7种自动化雨量计进行了性能分析,为业务上完全实现降水自动化观测而提供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程志斌  傅尧贤 《水文》1989,(2):11-14
本文是将论述雨量器及其周围障碍物(房屋)的模型,放入专门风洞中作吹风实验,研究仪器周围流场中的流线受阻后的变化和导致雨滴或雪片降落位置的改变,致使雨量器承受的降水量减少,从而形成降水量观测中的空气动力误差。同时观测障碍物对周围流线的影响范围,验证仪器离开障碍物必须的最小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