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352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827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榆林地区土地退化机制和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ulin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Mu Us Desert and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thus it i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degradation due to its fragile ecosystem and intense human activites there,The purpose of hia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process and driving force of land degradation in area with vulnerable eco-environment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intensifying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and then find out the patter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w to control them using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ways,In detail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main sections:the first section analyzes the mechanism,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degradation,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the typical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systematical analysis within the regional natural,social and econmomic context.Based on the technologi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modeling methods,the second section reveals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and its driving force from 1990 to 2000; AS to the third section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of how to prevent the degradation and rehabilitate the regional ecology are propsed ,which are stud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economy,and the concep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2.
从陕西旬邑上新生界剖面看黄土高原新近系/第四系界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近系 /第四系界线在黄土高原大都以磁性 M/ Ga界线为界进行划分 ,它与岩性分界往往并不一致 ,后者都低或高于前者一小段距离。根据旬邑剖面的岩性、孢粉、古动物、磁化率、粒度及地化资料 ,并参考了其他一些剖面的岩性 ,认为以二者之间的过渡层底为界进行划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93.
陕西八卦庙金矿钠长石的成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陕西八卦庙金矿产于凤太矿田北部,含矿地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段中上部。赋矿围岩中含有较多的钠长石。钠长石呈层状顺层产出,镜下观察为砂屑状、次棱角状,与石英及铁白云石呈镶嵌粒状关系,而无交代结构;钠长石成分计算其形成温度超过800℃和400℃,表明其形成与喷流作用有关,并受到后期变质改造;锯钠长石X射线衍射分析,其有序度为0.38,形成温度为620-667℃,说明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水沉积岩产物。上述研究表明:八卦庙金矿中的钠长石是火山喷发沉积-变质重结晶的产物,火山沉积作用参与该地区成矿是形成巨型金矿的最有利条件。含钠长石硅质岩、千枚岩、灰岩组合是找矿评价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94.
高怀雄 《陕西地质》2001,19(2):58-66
根据陕西中小比例尺航磁、重力、地震波速资料,结合秦巴地区大地构造单元金属矿床密集区分布特点,从地球物理场研究角度,分析探讨矿床密度区岩石圈结构特征和深部流体深部的成矿作用。通过研究,表明陕西秦巴地区的金融矿床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地幔隆起带的坳陷区、幔隆与幔坳接触部位,前寒武纪基底抬升区,其次是加里东-印支期深大断裂带附近,经对比分析,提出在陕西省北大巴山区部署寻找以铜钼银多金属矿产为主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黄土高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举世瞩目,现在的侵蚀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侵蚀,受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制约.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历史演进,自然与社会因子影响侵蚀的比例不断发生改变.本文从数字黄土高原的角度研究黄土的分布特征和堆积、侵蚀过程,建立了地貌、地质、黄土剖面、水文等空间数据库,研制数字黄土分布图件,展示黄土分布特点,构建黄土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主要地质时期黄土分布,探讨了侵蚀过程和人类活动对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笔者运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陕西镇安西口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的主要不整合面和地质体的岩相岩石组合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并依据前人研究资料,将区内二叠系-三叠系划分为4个层序单位,进而对单位内的体系域系统进行了划分和研究,建立了该地区地层格架与地层模型。通过研究认为,4次大幅度海平面变化及区域构造沉降作用是形成4个Ⅱ型不整合面的根本原因。该地区自晚二叠世,在不同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中,皆继承了西浅东深的古地理格局,此项研究成果为在构造活动地带相对稳定地区进行地层格架与地层模型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97.
998.
黄土高原流域水系的HORTON级比数和分形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河道长度与江水面积关系,并将Hortoh定律和水路网分形理论应用于黄土高原的流域水系。24个流域(面积140km^2-7341km^2)沟道长度与汇水面积,幂函数关系最好(L=aA^b)。Horton级比参数与水道级别无关,近于常数。采用几种模型计算分维值,比较国外的研究结果。不同公式计算的分维,意义不同。公式d=lnRL/lnRB表示长度分维,D=2LnRB/LnRA代表面积分维。这些分维值,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是常数,但并不是精确的固定值,它们都与沟谷密度无关,与沟道长度或者江水面积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霍有光 《西北地质》1992,13(2):44-51
长安自古帝王都,以古都长(西)安为辐射的陕西大地,数千年来一直是我国文明发达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陕西的泉水资源一直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因之往往与日常生活、风景名胜密切相联,故历史名泉史不绝书。因此,笔者参阅某些历史地理著作,对陕西历史名泉进行辑要归类整理,将古代行政区划对应为当今行政区划;泉水列出所在方位,距离,少数难以列出者,务必提及出露处的山河、建筑等地名,以便实际工作中易于确定大致地点;作为名泉,常有历史轶事,故稍加叙述,为今后开发提供背景。文中所列泉水,有的延用至今或出露点稍有变化,有的逐渐湮没,对于后者,只要重新勘察并采取扩泉术,多可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高原及邻区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照宇 《第四纪研究》1992,12(3):252-264
中国黄土高原及邻区可划分为六个构造地块和构造接合带,其中央主体部分为一具中等强度活动性的环状构造,2.4Ma以来垂直运动幅度为930—1000m,平均速率为0.39—0.42mm/a。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四个主旋回、三个主幕。1.67MaB.P.前后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为近东西向。黄土-古土壤系列和水系沉积物-古土壤系列可作为新构造运动新的时间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