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12年10—12月,江西大雾天气多,灾害重,区域性大雾(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日数达10 d,与常年相比持平。其中11月18—19日为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连续大雾过程,尤其是19日,全省共79个县(市)出现大雾,35个县(市)能见度不足200 m,丰城能见度一度不足10 m  相似文献   
22.
《黑龙江气象》2012,29(1):44-44,46
图形是设计作品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传达方式。简约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对于图像的处理,通常是把要突出的主题做为画面重点进行强调,去繁杂存重点,去“虚”存“实”,令人过目不忘。简约主义在天气预报版面设计中选择图像时还应注意与当天传播的信息保持一致,避免不必要的图像出现,干扰画面削弱主题。要用最简约的图像直观的表达出天气信息.使其达到一目了然的清晰效果。图3中的天气预报图,清晰显示了辽宁地区的版图,上面分布着太阳状的图标,通过这样一幅图像大众可以直观的看出24h之内,全省天气晴朗的气象信息,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但内容传播准确并且简单、易懂。  相似文献   
23.
利用美英等国5个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主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4个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前后近100 a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预估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4个城市气候变暖情景下未来100 a的采暖降温气候条件.可以为黑龙江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依据,为政府决策和能源公司做长远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采用NCEP/NCAR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河南省2008年12月3-6日和19-22日的两次强冷空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前期中层均为强盛的西北气流,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对河南的影响均以强降温和大风天气为主,最大降温幅度接近,3-6日过程冷空气持续时间更长,强降温范围更广;后一过程持续时间较短,降温主要在豫东北部,大风更为明显.2)前一冷空气过程为"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后一过程为"横槽转竖型".冷空气源地均为新地岛以东洋面;均在贝加尔湖一带形成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加强,形成异常强的冷高压和冷中心,是造成两次强降温的主要原因.3)第一次冷空气为偏北路径,后一过程为典型的中路路径.4)过程中大风与强的正变压、强冷空气下沉运动引起的动量下传及其到地面时的强度和落区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5.
封闭条件下抛石路堤降温效果及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9  
在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工程的修筑与维护中, 如何保证多年冻土不退化所采取措施的长期可靠度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实际工程中半开放半封闭抛石路堤受到风沙或积雪填埋后,在不同温度变幅条件下的降温效果. 实验结果发现: 在满足一定厚度时, 封闭条件下的块石层仍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具有可变等效导热系数的特性, 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了"热二极管效应". 在外界温度变幅较大的条件下, 降温速度和降温效率均大于温度变幅较小的情况. 通过对块石层顶底温差与其顶部温度变化关系, 以及块石层内温度场特征的分析, 证实了封闭块石层内自然对流的真实存在和对流的运动发展趋势. 试验结果为抛石路堤降温的长期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搜寻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Eldgjá)火山喷发前后(公元932~948年)各地气候冷暖变化的历史文献记录以及树轮记录,重点发掘并考订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记录,对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特别是对中国的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综合中国、欧洲和中东以及日本等地的历史文献记录与树轮记录,发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公元934~935年和公元939~942年两个时期.公元934~935年的降温可能是欧洲和中东的区域性降温,公元939~942年的降温在全球范围有广泛表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开始后直至公元938年,中国出现了区域性的气候变暖,变暖的峰值可能在公元934年.从现有历史文献证据分析,埃尔加火山喷发后中国的降温发生在公元939~942年.初步估计,公元939年到940年冬季(939年12月至940年2月)中国洛阳开封一带相对于公元933~938年的降温幅度可达5℃~8℃.我们对埃尔加火山喷发过程的考订印证了前人的推测:埃尔加火山在3~8年的喷发过程中,可能于公元934年和939年前后各出现一个喷发的高潮.  相似文献   
27.
This study deals with a unusual cooling event after Typhoon Mujigea passed over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in October 2015. We analyze the satellit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time series from October 3 to 18,2015 and find that the cooling process in the coastal ocean had two different stages. The first stage occurred immediately after typhoon passage on October 3, and reached a maximum SST drop of –2℃ on October 7 as the usual cold wake after typhoon. The second stage or the unusual extended cooling event occurred after 7d of the typhoon passage, and lasted for 5d from October 10 to 15. The maximum SST cooling was –4℃ and occurred after 12d of typhoon passage. The mechanism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ter landing and moving northwestward to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YGP), Typhoon Mujigea(2015) met the westerly wind front on October 5. The lowpressure and positive-vorticity disturbances to the front triggered meridional air flow and low-pressure trough,thus induced a katabatic cold jet downward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passing through the YGP to the northwestern SCS. The second cooling reached the maximum SST drop 4d later after the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drop of –9℃ on October 11. The simultaneous air temperature and SST observations at three coastal stations reveal that it is this katabatic cold jet intrusion to lead the unusual SST cooling event.  相似文献   
28.
Combining a linear regression and a temperature budget formula,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parameterize and estimat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cooling induced by tropical cyclones(TCs). Three major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governing the TC-induced SST cooling(SSTC), vertical mixing, upwelling and heat flux, are parameterized empiricall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variables:sea surface height(SSH), wind speed, wind curl, TC translation speed and surface net heat flux. The regression model fits reasonably well with 10-year statistical observations/reanalysis data obtained from 100 selected TC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during 2001–2010, with an averaged fitting error of 0.07 and a mean absolute error of 0.72°C between diagnostic and observed SST cooling.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vertical mixing is overall the pre dominant process producing ocean SST cooling, accounting for 55% of the total cooling. The upwelling accounts for 18% of the total cooling and its maximum occurs near the TC center, associated with TC-induced Ekman pumping. The surface heat flux accounts for 26% of the total cooling, and its contribution increases towards the tropics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e ocean thermal structures, represented by the SSH in the regression model,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ulating the SST cooling pattern. The concept of the regression model can be applicable in TC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to improve SST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相似文献   
29.
为评价用于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多模式客观集成预报服务产品(refined multi-model objective consensus forecasting service products,以下简称OCF)多模式集成气温预报效果,分析其误差成因,以中国区域OCF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预报检验为切入点,对服务影响较大的大误差日及其典型特例——降温日开展检验分析,并与参与OCF集成的ECMWF和NCEP气温预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OCF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总体上预报性能优于参与集成的模式预报,准确率夏季高冬季低,拉开了气温变化范围,也有效减小了误差。OCF的大误差日较少,但2~3 d时效及冬半年的大误差日较ECMWF多,与集成的模式预报性能、降温天气相关。针对降温日的检验分析发现:OCF、ECMWF和NCEP在降温日的预报性能有所下降,OCF日最高气温预报误差增长尤其快;OCF对降温日的日最低气温、非降温区域的日最高气温进行了有效订正,但在降温日的降温区域里,其日最高气温预报有明显的正误差特征。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OCF气温集成订正技术改进方向,说明针对性的检验更利于发现客观模式预报及集成订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首先对NCEP-CFSv2模式预报的2017年1-3月和10-12月1~30天700 hPa 8个关键区低频波效果做了定量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模式1~30天低频波预报结果和低频波预测模型相结合,在2018年1-4月和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对上海地区做了15次延伸期强降温过程业务预测,结果显示:(1)模式预报的关键区低频波位相和演变趋势与实况高度吻合,预报的延伸期(11~30天)关键区低频波与实况相关系数达0.839;预报的延伸期(3~6候)关键区低频波趋势平均准确率达83.3%,准确率为100%的比例高达45.8%。(2)15次延伸期强降温过程业务预测的平均准确率、 Cs评分和Zs评分分别为61.2%, 0.149和0.158,并准确给出2018年年初和年末两次最强降温过程发生时段,预报时效分别为18天和16天,显示出一定的预测技巧;评分结果显著高于未应用CFSVv2模式结果的2015年和2016-2017年1月同期业务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