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8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637篇
测绘学   1056篇
大气科学   725篇
地球物理   1407篇
地质学   1014篇
海洋学   527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356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格林函数的奇异性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格林函数在解决电磁场和直流电场问题的积分方程法和边界单元法等方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格林函数时会遇到格林函数奇异性的问题,即其在源区域的内部,当场点和源点重合时,会碰到对格林函数为无穷大,积分为奇异积分.对于不同问题中遇到的不同形式的格林函数奇异性问题的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对于标量格林函数奇异性问题处理方法有:挖去法、级数展开法、绕开法和解析法等.对于并矢格林函数奇异性问题处理方法有:分量处理法、源并矢法和拟源并矢法等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方法新问题中的不同形式的格林函数的研究,提供了奇异性问题的处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2.
2D多尺度混合优化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及其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方法广泛应用到地球物理反演,但是两者各有其优缺点。将两类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将退火遗传算法(SAGA)和单纯形算法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高效、健全的2D非线性混合地震走时反演方法。首先,利用SAGA进行大范围的全局搜索,然后由单纯形方法进行快速局部搜索。为了降低层析成像的多解性,我们采用了多尺度逐次逼近的技巧。把速度场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尺度,定义网格节点上的速度作为待反演参数,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参数化,正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方法,反问题采用多尺度混合反演方法。一个低速度异常体的数值模拟试验和抗走时扰动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健全的。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尼玛卿rlet,Meyer,Marr,缝合带东段上部地壳速度结构研究中。数字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相似文献   
993.
目前双剪强度理论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双剪理论和相关流动法则,采用各向同性强化法则,选用等效塑性应变作为强化参数,从一致性条件出发,推导出双剪双参数强度准则本构模型硬化函数的显式表达式,并利用单轴加载试验数据得到硬化函数与硬化参数之间的微分关系,推导出考虑硬化的双剪双参数强度准则本构模型的弹塑性刚度矩阵,给出了求解双剪强度理论硬化函数的另一思路。通过工程算例验证,得出一些结论对实际计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成  庄艳华 《岩土力学》2009,30(11):3406-3410
分析了由地下采矿引起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的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的不足,在原Knothe时间函数中增加了一个以常数k为参数的幂指数,增加参数后的时间函数模型经理论分析符合地表点下沉的动态过程、速度变化过程和加速度变化过程;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中参数c决定地表点下沉过程时间的长短,参数k决定地表点在时间轴上的下沉路径及达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用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对某矿沉陷盆地倾向主断面上下沉量最大点的下沉过程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拟合,即用经验方法确定参数c后,再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参数k。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准确地拟合实测曲线。用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结合沉陷盆地主断面的剖面函数模型,建立了主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变化的动态过程模型,该模型可求出沉陷主断面或沉陷盆地某一点在某一时刻的下沉量、下沉速度和加速度。  相似文献   
995.
江浩  汪稔  吕颖慧 《岩土力学》2009,30(Z1):282-286
常规DCD(dynamic canonical descent)算法具有全局优化能力且无需考虑目标函数的可微性,只要预先定义优化空间即可,但是该算法的收敛速度有限,为此提出了变参数DCD算法,并建立了其相应的算法迭代格式。在数值试验和工程应用中将该变参数DCD算法与常规的DCD算法进行比较,其结果均表明:变参数DCD算法在全局优化能力和收敛速度上找到了一个均衡点,该算法不仅具有DCD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而且收敛时所需的目标函数评估次数少,在优化过程中该算法展示出了稳定性强且优化结果可靠度高的一面。  相似文献   
996.
克里金参数估值法及其在参数估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强  薛雷  王媛媛 《岩土力学》2009,30(Z2):371-373
为考虑岩土介质参数的空间分布的结构性和随机性等不确定因素,引入了克里金参数估值法。采用变异函数描述参数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建立其空间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岩土参数的估值。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克里金估值法具有反映“过滤效应”和“集团效应”的优点,对不同位置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能够有效地反映参数空间变异结构,有利于对参数的合理化分析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2  
靳诚  陆玉麒 《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通过ESDA相关分析,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罔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东南方向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存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热点区域切换频繁,没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江苏经济空间格局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份在不断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最大.最后,将江苏省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归结为3个方面: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998.
为了从荷载传递微分方程导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非线性解析解,建立一种简单的沿桩长轴力分布函数和位移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模型U(z)-?(z)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建立经验公式类数学模型的方法,从几何作图法获得的U(z)-?(z)曲线的形状入手,通过对若干个数学模型的试算,确定了指数形式的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参数意义和确定进行了讨论,认为参数?,b只与桩顶和桩底位移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地磁转换函数方法之典型震例及数模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换函数零线等值图在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ML7.0地震前密集交汇, 震后开始发散, 进一步证实了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预测地震的有效性。 同时, 为适应全国地磁台站的记录数据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 对模拟数据和数字化数据从时间序列和转换函数计算结果两方面进行了对比, 为下一步使用数字化数据计算转换函数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胡亚元 《岩土力学》2005,26(Z1):9-12
由于经典的塑性力学无法根据Drucker塑性公设从理论上证明非相关联流动准则,因而从连续介质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研究土的弹塑性模型。根据率无关塑性力学理论,通过Gibbs自由能和多个独立耗散函数,建立土的多重屈服准则及其流动准则,证明了屈服准则重数和独立耗散函数个数相等,分析了耗散函数形式对屈服准则和塑性流动准则的影响。分析了一簇新的能够同时考虑相关联流动准则和非相关联流动准则的粘土的Gibbs自由能和耗散函数的表达式,殷宗泽双屈服面模型是其特例,但新模型具有更为明确的物理含义,能考虑非相关联流动准则的情况。根据粘土室内实验选取了模型参数,并与实测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说明新模型可以模拟粘土的多重屈服面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