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通过长江中游龙感湖和太白湖浅钻沉积硅藻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利用区域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结果,重建了这两个湖泊的硅藻植物群演化和湖水总磷变化的历史.龙感湖在过去200年来,总磷浓度变幅较小(在36~62μg/l之间),湖泊一直维持在中等营养态水平.硅藻组合演替反映了草型湖泊的变化特点,其中19世纪期间,相对增高的总磷浓度与底栖硅藻种的增多对应;20世纪初期以来,附生种含量的阶段性上升指示了水生植被不断发育,水体总磷也表现出两次阶段性降低过程.太白湖在1953年前,总磷浓度稳定在50μg/l左右,硅藻由兼浮游类型Aulacoseira granulata迅速向附生类型组合演替,指示了水生植被的一次快速扩张;1953~1970年期间,附生种类的大量减少和浮游种的逐渐增多指示水生植被覆盖度明显减少,推导的湖水总磷第一次出现明显的增高趋势,标志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浮游种类的持续增多,该湖已处于富营养状态.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水生植被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内在调节和净化功能.两个湖泊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演化发生分异,反映了湖泊对人为干扰响应的两种方式.太白湖沉积硅藻清楚地记录了湖泊由草型向藻型阶段转变的过程,其过渡状态的总磷浓度变化范围,可能就是两种稳定态系统发生变化的营养临界区间(总磷浓度在68~118μg/l之间),该初步推论尚需其它富营养藻型湖泊的沉积记录加以证实.不同湖泊过去湖水总磷的重建及水生植被演化的比较研究,为富营养湖的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熊敏诠 《气象》2004,30(4):58-61
1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气温在前期偏高,后期特别是南方降温明显。  相似文献   
73.
汪杰  江昱 《安徽地质》2006,16(4):304-304
由中国地调局主办,南京地调中心承办、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协办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找矿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8日-10月21日在合肥隆重召开。中国地调局、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南京项目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及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沿江各省地勘单位的专家、代表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近20年以来找矿工作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74.
宋艳玲 《气象》2007,33(4):124-125
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期偏高1.4℃。上旬,西藏旬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黑龙江为次高值;下旬,黑龙江旬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宁夏、吉林、山西为次高值;黑龙江、吉林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西藏月平均气温为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1mm,较常年同期(12.1mm)偏少。月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湖北、安徽遭受雪灾;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部分地区交通受到影响;云南西南部干旱缓和,华北、辽宁、广西、西藏干旱发展;26-27日西北地区出现今年第一次沙尘天气;长江以南地区多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75.
构造体系由强变形构造带和弱变形地域共同构成,这些构造带和变形带可以用结构面的形式表达。构造体系结构面的分布分析,更加适用于变形规律研究,便于追索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以长江中下游地质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结构面的“米字型”分布特征。新华夏系“米字型”构造,由NNE 25°方向挤压断裂和褶皱带、NNW 345°方向(大义山式)张扭断裂、NEE 75°方向(泰山式)压扭构造和NWW 300°方向(长江式)的横张构造组成。其演化分先后三个阶段;NNW 345°方向—NEE 75°方向的共轭剪切构造阶段、NNE 25°方向挤压构造阶段和NWW 300°方向的张性剪切构造阶段。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米字型”构造样式的识别,为研究构造体系的应力-应变成因、探讨构造体系的形成演化以及浅部构造和深部构造相关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构造基础。在其它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结构面也具有“米字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6.
近50a长江中下游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翟伶俐  高辉 《气象科学》2018,38(6):780-789
利用1966—201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数据集降水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三季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在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不同量级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暴雨在春秋季变化平稳,但在夏季呈现1990s频发,2000年之后少发的特征,并存在准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则在近30 a来呈现频发的特征,其中春季大暴雨在2010年之后显著增加,秋季大暴雨则在2000年之后明显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概率很小,但夏季特大暴雨在1990s之后一直呈现频发的趋势,并表现为准32 a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特大暴雨在2000年之后明显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各季节均表现为近十几年来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和大暴雨均存在明显年代际跃变,这种跃变在暴雨、大暴雨频发的区域增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7.
何峰 《地图》2011,(2):26-29
一百年的时间里,清王朝从初创的艰辛走向了盛世的繁华,两位皇帝也目睹了清王朝统治之下江南地区的变迁和成长。  相似文献   
78.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极为强烈,广布全区,岩石种类繁多,包括基性—酸性和碱性岩石,形成规模不等的侵入体以及陆相火山岩系。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内生金属矿产与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区内岩浆岩在空间上具有成带分布,分段集结的特点,明显地受区域构造控制。岩浆活动的时间起始于印支期中晚期的中晚三叠世,燕山期发展成中国东部岩浆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79.
基于我国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2010年梅雨期间(6—7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落区,将该年梅雨期间的降水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7—11日,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阶段为6月18—22日,雨带中心南压至江南地区;第三阶段为7月7—17日,此时雨带北抬重回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NCEP/NCAR逐日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述3个阶段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 雨带出现南北摆动的现象与强冷空气南下有关;2) 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处在暖式切变和弱的暖式切变的控制之下,是造成降水的主要原因;3) 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点位置明显偏西,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二者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时间都对应着西太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降水发生的位置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相似文献   
80.
冬瓜山铜(金)矿床中主矿体成层状,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对于其物质来源尚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查明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氢、氧、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地测定。并将冬瓜山铜(金)矿床与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之间具有相同的物质成分来源,不同类型矿体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源均为岩浆硫,且与区域上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致,铅同位素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矿体铅的来源主要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