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9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511篇
地球物理   868篇
地质学   1107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992.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遥测系统是由很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研究每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和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因素,制定出一套监视其工作性能的技术方法,是台网维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而,本文对台网的长期维护工作中的技术环节进行分析,提出监视台网观测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供从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和维护管理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依据26口钻井的系统测温数据、1690个油层温度和21口自流热水井的资料,分析鲁两北平原地温场的特点和地下热水的赋存条件,提出地热田的基本模式,评述地区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4.
995.
尤传侠 《地震研究》1989,12(3):254-259
本文根据地表面幅射平衡和热量平衡的原理,对浅层地温进行了一些数学方法的处理;并用于滇西南的地震预报实践。作出了1984年4月24日孟连南6.1级地震和1986年5月8日普洱附近的M_L=5.2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996.
湘东南硅酸-锶矿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生 《湖南地质》1989,8(2):46-51
湘东南地区已发现硅酸-锶矿水46处,化学类型多为HCO_3-Ca或HCO_3-CaMg型;温热矿水为HCO_3·SO_4-Ca或SO_4-Ca型。矿化度多小于1g/L,pH值6.5-7.5;温热矿水的pH值介于6.6—8.1之间。含有Li、Zn、I等对人身有益的微量元素.火成岩地区是寻找硅酸矿水的有利地区,碳酸盐岩的断裂带附近形成锶矿水有利,针对红层盆地的构造裂隙发育地段及碳酸盐岩区的温热水去寻找硅酸-锶矿水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提出了恒温带观测资料处理与简易测温孔的孔底平衡态温度推算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松辽盆地大地热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以65个井温数据、并从中测试了10个大地热流值为基础,阐述了松辽盆地的地温场为中部高边部低,并呈环状分布的高地温场特征;进一步阐述了盆地的地壳热结构,分区估算了盆地下面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各层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分析了盆地的地温场高的主要因素以及地温场与岩石圈、重磁力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盆地古地温与深部找油(气)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石油勘探的初期,研究生油层成熟度及有机质热变成油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较古老的沉积盆地,恢复古地温是生油评价电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我们研究了新疆一些地区的古地温,提出了古地温地质模式。古地温地质模式可以追索生油过程,查明生油期  相似文献   
1000.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由此获得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从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我们一共得到23口钻孔的热流数据,其中包括海城地震区的两个热流观测孔.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8.2910-2J/m2s(2.0cal/cm2s).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幔隆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9.2210-2J/m2s(2.2 cal/cm2s),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热流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幔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这个结果对于研究海城地震和其它板内地震的形成过程无疑是有意义的.我们试图强调,对于地震研究而言,热流观测是地球物理观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热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