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6篇
  免费   1011篇
  国内免费   1487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6435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K指数在暴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妙志 《气象》2003,29(8):1-2
引 言暴雨预报方法和指标一直是天气预报工作者探索的重点。大量文献表明 ,K指数主要用作对流性天气的一个热力指标 ,且沿用北美[1] 的统计结论较多 (即K >35℃ ,可能有成片雷暴 ) ,系统研究K指数与降水关系的比较少见。我们选取MICAPS提供的客观K指数分析场 ,初步发现K指数 (及不稳定能量E)对本地的降水 ,特别是对 2 4小时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标性。1 K指数意义根据文献 [1 ]:K =[T850 -T50 0 ]+Td 850 - [T -Td]70 0其中第 1项为 850hPa与 50 0hPa的温度差 ,代表温度递减率 ,第 2项为 850hPa的露点 ,表示低层水汽条件 ,第 3项为…  相似文献   
72.
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汛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周雨华  毛亮  何正阳  姚蓉  居晶琳 《气象》2003,29(11):41-44
为了解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总结了欧洲中心、华盛顿、日本及中央气象台天气在线网站德国数值预报模式的高空、地面形势预报产品和降水预报产品在湖南省2002年几次典型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湖南省中短期暴雨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与“98·7”突发性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常规气象和卫星资料,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武汉附近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引发本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该中-β尺度暴雨系统在对流层高低层没有独立的负、正涡度大值中心区与之对应,辐合层并不十分深厚(低于500hPa),且气流散合强度(10-4s-1)较旋转强度(10-5s-1)大一个量级(D>>ζ).(3)在暴雨发生前10余小时,大气运动已处于较强的非平衡状态,且越临近暴雨发生,U<0的非平衡性越强;而在暴雨达到强盛期后,大气运动即由U<0的非平衡态转为U>0的非平衡态.(4)对流层低层大气运动非平衡动力强迫与200hPa等压面上的中-β尺度强辐散是本例暴雨和中-β尺度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74.
成都市“7.30”区域性暴雨、大暴雨过程溃变原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
用WRF与MM5模拟1998年三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健  赵平 《测绘科技动态》2003,61(6):692-701
使用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和UCAR/PSU的MM5(v3)模式,对19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次强降水过程,即5月的1次华南暴雨过程,7月初的1次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和7月下旬的1次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成功模拟这几次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与MM5对比,WRF更好地模拟了引起这几次降水过程中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和移动过程,从而使WRF模拟的降水落区好于MM5。但在这几次过程中WRF模拟的降水都较MM5为小,也小于实况值,分析可见,WRF模拟的垂直速度明显小于MM5的模拟结果,这可能是导致模拟的降水偏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浙中北地区2001年梅汛期最后一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和主要影响系统的演变,特别是副热带高压加强稳定与西风带冷槽的二次发展形成相峙的特征和在狭窄区域内暴雨带持续的原因,并利用MM5对暴雨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提出一些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和物理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7.
陕西清涧河上游200-07-04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致使清涧河干支流洪水猛涨,形成了该河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对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时空分布及特点和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洪水的暴雨中心和洪水形成均在上游地区,清涧河的降水特性和地貌特点及上游大面积滑坡阻水后跨坝是造成本次洪水暴涨暴落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78.
天气形势调整过程中连续暴雨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天气尺度背景及形成连续暴雨的物理量条件的基础上,找出连续三天暴雨的成因:由于大范围形势调整过程中同一低压系统在不同的环流形势配置下造成的,是天气形势调整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通常概念上由于大范围环流形势稳定、有利降雨的系统得以持续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79.
应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场作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2002年6月2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应用合肥CINRAD-9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进行反演,获得了不易被常规探测到的中小尺度三维风场,由此分析了引起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指出暴雨中心位于风速切变的下方,同时上空也伴随辐合中心,以及正涡度极大值。分析结果表明,变分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从雷达资料中提取三维风场的方法。利用雷达资料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同时又加入大尺度的背景场作为基础,两者相互弥补,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天气状况。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有助于研究更为细致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而且也可为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供准确的初始场。  相似文献   
80.
柳林  李娜  常平  张国胜 《山东气象》2003,23(4):12-14
通过对冀东南、鲁西北一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表明:除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外,超低空急流是大暴雨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主要输送者,高能区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大暴雨所需的强烈上升运动。暴雨落区与超低空急流前部最大风速切变区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