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1002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0篇
自然地理   78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工业产业空间转移及中部地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研究表明,中国大多数工业产业重心并未按人们的预期发生相应的空间转移。东部地区所有产业都占有较大份额,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仍存在继续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通过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笔者认为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短时期内沿海的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大规模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中部地区应该从多方面重新审视自己的比较优势,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2.
基于全球一体化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主导世界经济的趋势不可阻挡,关于城市群的研究随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中原城市群悄悄崛起,但只是一个雏形,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发育,特别是加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挥特长、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进而提升中原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文章选用了九大类44项城市竞争力指标,建立了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排序、对比、分析,其城市竞争力排名依次是郑州、济源、洛阳、焦作、漯河、新乡、许昌、平顶山及开封。得到的结论如下:(1)首位城市竞争力强,但还没有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2)工业型的城市经济实力竞争力强。(3)农业型城市的经济竞争力较弱。(4)产业竞争力和资金实力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子。(5)个别城市的单项指标存在异常点,显现出其优劣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四点优化对策,为城市群中的城市定位、产业分工、资源优化配置及相应区域互动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3.
利用各种气象资料,对东北中部初冬出现的第一场大雪天气进行预报,归纳出这次天气过程的预报思路,总结初冬大雪天气应具备的环流演变、系统发展、物理量条件等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84.
The 1.86 Ga Liangtun-Kuangdonggou complex (LKC) is one of the oldest alkaline syenite bodies so far discovered in China. This syenite suite has elevated contents of total alkali (K2O Na2O), with an average of 10.50%, and a mean Rittmann Index (σ) of 6.48. The intrusions have slight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K2O than those of Na2O on a weight percent basis, indicating the rocks belong to potassium-rich alkaline syenite series. Total rare-earth element concentrations (∑REE ) of the rocks are relatively high, ranging from 324×10 -6 to 1314×10 -6, with a mean value of 666×10 -6. The REE patterns are subparallel and rightward steep with (La/Yb)N >33, showing mild negative to positive Eu anomalies (δEu: 0.63-1.15). All samples exhibit strong LILE and LREE enrichments and TNT (Nb, Ta, Ti) and P depletions in multi-element spidergrams. On the εSr(t)-εNd(t) correlation diagram, most analytical data points plot within the enriched mantle field with low ( 87Sr/86Sr)i ratios (0.7045-0.7051) and negative εNd(t) values (-3.72--3.97), falling among those kimberlites from Fuxian County, Liaoning Provinve, from Mengyi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Ⅱ-type kimberlites from South Africa. These characteristics imply that the LKC-rocks may have the same source as the above-mentioned kimberlites, i.e., they have close connections to the materials derived from enriched mantle reservoirs, further revealing that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had been highly enriched before 1.86 Ga. Geodynamically, the LKC-rocks were formed in a within-plate environment with close genetic connections to rift-related alkaline magma activities possibly controlled by ancient mantle plumes.  相似文献   
85.
2004年12月22日上午9时,丹东市建委副主任张克东和辽宁金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陆金海二人轻轻揭开了“辽宁金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幕布。  相似文献   
86.
87.
本文报道苏铁类化石的一个新属——Yixianoph yllum gen.nov.。标本收集于辽宁西部义县头道河子乡金家沟村南山,层位属于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义县阶)的砖城子层。新属的叶形,脉序,叶片的着生方式及表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介于中生代苏铁类的Ctenis,Nilssonia及现代苏铁类的Stangeria之间的过渡形态。文中对新属和新种进行了描述、讨论和比较,并对具有带羊齿叶形的苏铁类叶部形态演化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8.
张治雄  王肖娟  郭金强 《干旱气象》2011,(2):236-239,260
利用T6390场的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天山中部2009年5月25~26日发生的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700hPa、850 hPa上的辐合线、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强降水的直接影响天气系统,西南急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了较强的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对强降水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强降水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  相似文献   
89.
周多 《地质与勘探》2016,52(4):688-694
测区燕山期大面积中酸性岩浆侵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在岩体外接触带上形成大量的矽卡岩,并伴有较强烈的铜多金属矿化。本次物探工作在1∶5万区调工作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两种方法进行金属矿产勘查,圈定激电异常12个,反演了穿过JD3、JD7、JD8高极化异常体的形态,规模及埋深,并解译隐伏断裂2条。结合区内地质特征与钻孔资料,认为异常区的低阻高极化体是岩体外接触带上矽卡岩化蚀变带的反映,断裂为矿液运移、容矿提供了有利条件。该研究成果表明,激发极化法是寻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南黄海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显著的构造隆升及剥蚀过程.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钻井岩心,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研究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过程及响应特征.所获得的8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两个年龄组,除单个样品为38±3 Ma外,其余样品都集中在(52±4)~(65±5)Ma范围内,基本反映了同一期构造热事件年龄,并且均远小于样品所处的二叠纪年龄,表明样品完全退火并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的热历史.样品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泥岩镜质体反射率计算的最高古地温处于样品退火带温区范围内,各样品从晚白垩世早期(约100 Ma)以来经历持续的降温过程,在约80~75 Ma开始进入部分退火带.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期快速冷却降温过程出现在晚白垩世末期,并持续至古新世早期,随后进入古近纪表现为持续相对缓慢的降温过程,降温幅度约30 ℃,渐新世末期到中新世早期存在另一期快速冷却过程.热史模拟结果较好地指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剥蚀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