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火箭增雨作业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半年用火箭对对流云进行增雨作业,对于抗旱和增加水资源都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人工增雨火箭性能和北京地区降水、0℃层高度等天气条件分析,认为火箭作业要选准作业时机,发射仰角根据0°C层高度和射界民居情况确定,一般应掌握在55°~75°之间为宜。作业用弹量根据冷云厚度确定,如厚度6 km左右时,用弹量为4枚。针对一次火箭增雨作业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2.
通过一次利用WR型增雨防雹火箭进行消雹的作业过程,对作业过程及作业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利用WR型增雨防雹火箭消雹作业应该掌握的技术要点。认为WR型增雨防雹火箭具有催化面积大、机动、灵活、快捷、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3.
旨在探讨脊髓空洞症超低场磁共振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列;田17,女:7,平均年龄:45岁;0.04TMagnet。所用病 列用T1W和T2W。采用部分饱和脉冲序列。矢状面为主。结果:24例均看到空洞。空洞有不同大小及形状,与脑脊液信号改变相同。介天部分呈长T1和短T2改变。本病常累及颈髓和颈胸髓。范围较广,平均受累9个节段。结论:超低场磁共振是诊断本病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T  相似文献   
64.
6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某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属于典型的陆相成因低孔超低渗砂岩储层。开发早期,油藏描述阶段动静态的资料比较缺乏,要对油藏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价具有较大的难度。随机建模技术能够描述由于资料的缺乏引起的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文章简要介绍了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某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构造模型,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目的层的沉积微相和物性参数的三维展布模型。生产实际表明,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与实际生产动态符合率高,表明随机建模技术在我国陆相复杂储层早期油藏描述阶段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6.
67.
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吴河勇 《中国科学D辑》2007,37(2):185-191
向斜区低-超低渗透油藏油水关系复杂, 重力分异作用不明显, 由坳陷中心向两侧表现为油藏-油水过渡带-正常油藏的特点. 通过对松辽盆地低-超低渗透储层中油气水运移方式、动力学条件和非达西渗流状态三方面的探讨, 认为滞留效应是石油在向斜低部位成藏的关键. 油气在低-超低渗透储层中运移时, 气、水以单个或几个分子结合的状态运移, 能够自由通过喉道, 而油珠的最小直径一般要大于喉道直径, 必须通过变形才能通过, 导致气、水优先运移, 而油珠运移滞留, 聚集成藏; 流体压力差和浮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 毛细管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阻力. 当动力小于阻力时, 石油滞留成藏; 向斜油藏内部浮力小于毛细管阻力, 油水不能发生正常的重力分异. 这种在向斜区成熟烃源岩范围内低-超低渗透储层中形成的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  相似文献   
68.
福州SA雷达经过调整常规观测模式采用超低仰角进行扫描,这样可以改进常规观测模式的不足,如远距离和底层探测能力、台风预警预报等,但也易受海浪回波等非气象回波的影响。这些非气象回波会对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及其他产品造成污染,所以必须进行自动识别、剔除。分别对超低仰角与常规观测模式仰角下收集到的海浪回波做特征统计分析对比,并利用常规观测模式下的海浪回披识别算法对超低仰角层下观测的海浪回波进行识别。通过特征统计分析及识别结果表明:海浪回波算法识别参数(TDBZ、SPIN、TVDBZ、MDVE)统计特征均无太大变化,利用常规模式下海浪回波识别算法能很好地识别超低仰角下的海浪回波。通过上述验证分析得出:利用常规观测模式下的海浪回波识别算法应用在超低仰角下进行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超压机制及选区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选区的过程中,首先要寻找含气量较高的地区作为开发区块,含气量高的地区其资源丰度高,在同样的增产改造规模下单井EUR也较高,经济性也好。由于页岩含气量等于吸附气加上游离气,再加上溶解气,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都与压力系数关系密切。在美国开展页岩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稳定,认为超压对于页岩气田没有那么重要,正常压力、甚至欠压都可以实现开发,因此美国页岩气地质选区指标中没有压力系数的概念,并没有将超压作为一个关键指标。但是由于中国与北美地质成藏背景不同,北美页岩气主要位于环加拿大克拉通盆地,背景非常稳定,而我国是由多个地块拼接而成,构造复杂,同时页岩形成的时代较久,因此,我国与北美地质条件最大的差别为页岩成熟度高低和构造运动的强弱。因为我国海相成熟度高,导致孔隙压实,孔隙度降低;我国构造运动相对活跃,断裂发育,保存条件相对差。对于高成熟、低孔隙度的页岩,要达到同样的含气量需要较大的地层压力系数,这样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才能达到经济极限,才能实现商业开发。我国南方分布有丰富的海相页岩气,具有厚度大、分布稳定的特点,普遍经历了高成熟演化和强烈地质构造运动。在油气生成过程中由于排烃作用的发生形成了广泛发育超低含水饱和度的特征,超低含水饱和度存在为形成超压富集区创造了条件,这种超压核心区是南方海相页岩气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扬子地区已经发现的超压页岩气田的增压机制主要包括构造抬升型增压、水热型增压、黏土矿物脱水型增压、生烃型增压。焦石坝海相页岩气田主要为构造型增压所形成的超压页岩气田,长宁页岩气田主要为生烃增压型页岩气田。页岩气选区指标应该是核心区/富集区优选指标,指标取值依据必须与超压气田地质特征参数匹配才有意义。北美地区页岩气地质选区需要考虑埋深、页岩厚度、TOC含量、含气量、硅质矿物含量。由于北美地质条件简单、成熟度适中,在低压、欠压条件下可实现商业化,但在高成熟、断裂发育背景下,地层压力系数尤其重要,应该考虑地层层压力系数。因此,本文认为页岩气地质选区中,除了考虑页岩埋深(1 500~4 500 m)、页岩厚度(>30 m)、总有机碳含量(>2%)、硅质矿物含量(>30%)等基本参数外,应把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3以上作为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的重要指标之一,才能体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特点,同时提高页岩气选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0.
通过储层物性、铸体薄片和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砂岩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的原始沉积物孔隙度为39.3%,渗透率为22400×10-3 μm2,其致密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和方解石及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导致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急剧下降到8.0%和0.17×10-3 μm2,砂岩转化为超低渗透储层;中成岩阶段A期的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中,油气携带有机酸性流体进入超低渗透储层,长石与有机酸性流体发生反应,产生长石溶蚀孔隙,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到11.6%和0.61×10-3 μm2;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致密与成藏的配置关系为"先致密后成藏,边成藏边扩容增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