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636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税前扣除比例的相关规定及评析(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扣除比例相关规定的梳理1.内资企业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允许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992.
对青海省地闪监测网自2008年至2013年监测的165503次地闪资料,采用5km×5km网格进行密度统计,并利用Arc Gis10.0分别按监测方式绘制了青海省地闪密度分布图。通过比较发现青海省地闪监测网内,二站振幅、二站混合、三站混合和四站算法4种定位方式监测范围基本覆盖了刚察、共和、兴海、玛沁和达日5个监测站连线以东的所有地区,但以上4种定位方式下各监测方式的监测覆盖范围略有差异,且东部省界处存在监测范围未覆盖地区。  相似文献   
993.
青海省东北部一次雷电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1年8月30日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地闪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控制,青海省东部地区受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下滑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了强对流天气。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负地闪起主导地位,正地闪相对不活跃,负地闪分布于25~50d Bz雷达回波区域内,而正地闪出现在20~35d Bz回波中,地闪频次与回波强度、强回波(≥40d Bz)面积成正比;地闪频次126次/10min,最大强度242.0k A,最大陡度-71.80k A/s;地闪集中区域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的迁移与一些参数大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对调节气候变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厘清"蓝碳""海洋碳汇""海洋负排放"等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实用意义,回顾我国在海洋生物储碳过程机制方面的科学成就及其对该领域国际发展趋势的影响,展望我国领衔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支撑碳中和战略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某超高墩大跨铁路连续钢桁梁桥,建立了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超高墩几何非线性P-Δ效应的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由于粘滞阻尼的非比例阻尼影响,并通过应变能理论将结构不同部位的振型阻尼引入到分析模型中。基于确定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研究了阻尼指数和阻尼系数对结构减震的影响规律,采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阻尼器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了其减震性能。研究表明:对于文中分析的桥梁,采用速度指数为0.4的粘滞阻尼器可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各墩水平地震作用,并使高度相近的1、4号墩,以及2、3号墩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趋于均匀;由于固定墩墩底纵向剪力峰值和非减震模型接近,该类型桥的减震控制应以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为控制目标;对比基于比例阻尼和非比例阻尼分析模型的地震反应,发现考虑非比例阻尼后超高墩大跨桥梁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均有所增大,且固定墩墩底弯矩增大更显著,建议进行超高墩大跨粘滞阻尼减震桥梁抗震分析时应考虑非比例阻尼。  相似文献   
996.
地球表层岩石是由不同尺度的岩石骨架、孔隙、以及孔隙中的流体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研究含有孔隙和裂缝的复杂岩石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效应一直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热点.因此,许多学者对复杂岩石介质的渗流特征,和地震波的传播与衰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回顾孔隙介质的地震波的传播与衰减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孔弹介质的非局部Biot理论,并用它预测负频散现象,然后介绍了实验观测到的波的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对渗流场和地震波的传播与衰减的认识,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不同区县雷电灾害风险的高低程度、防御措施和减轻雷灾损失,利用地闪资料、雷电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取归一化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3个评价指标,选择地闪密度、地闪强度、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覆盖类型、人口密度、地均GDP、生命损失指数、经济损失指数和耕地比重等10个影响因子建立雷电灾害区划模型,绘制出新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雷电灾害风险极高区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地区北部、塔城地区大部、博州、伊犁州、喀什市和天山北坡经济带南部部分地区,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属于一般风险区。通过与新疆历史雷电灾情数据比较发现,雷电灾情次数空间分布与风险区划分布趋势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998.
2006—2009年江苏省地闪特征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焦雪  冯民学  钟颖颖 《气象科学》2011,31(2):205-210
根据2006-2009年江苏省气象部门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江苏省地闪的总体特征、雷电流强度和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江苏13市雷暴日观测记录,统计了各市地闪密度公式.结果表明,江苏省以负地闪为主,正地闪的平均雷电流强度大干负地闪;地闪随时间变化明显,空间分布和地形密切相关,地闪密集区域应相应加强防雷工作;装设接闪器的建筑物也有遭受雷击的可能,江苏97.75%的地闪的雷电流强度都集中在100 kA以下;各市使用本地化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比IEC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99.
月平均降水量的二次规划最优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逐步回归、均生函数和多层递阶作为月平均降水量的3种子预报方法,进一步采用二次规划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各子方法的最优非负权系数进行最优组合预测建模研究。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报精度优于各子方法,并具有较好的理论依据,可在实际业务预报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