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1篇
  免费   1018篇
  国内免费   1213篇
测绘学   1111篇
大气科学   3304篇
地球物理   1023篇
地质学   1708篇
海洋学   776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592篇
自然地理   57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充分利用地籍调查成果加快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城乡地籍统一管理是新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确立的必然要求。着重介绍了城乡地籍调查的概况,阐述了实现城乡地籍统一管理的途径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波希米亚北部地区脉状铀矿床的分布规律,研究了脉状铀矿床的基本特征,得出了铀矿床发育程度与地质构造强度成正消长,对于每个具体矿床,首先取决于控矿区域断裂的深度、“开启”的强度、厚度和饱合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人类活动对长江干流水沙关系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其水沙关系的变化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关系密切.近几十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干流水沙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本文利用宜昌、汉口、大通水文站50多年的日流量和日舍沙量资料,研究了三站水沙相关关系、水沙双累计关系、多年月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长江干流水沙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发生着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单要素多周期推理模式法在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单要素单周期推理模式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系列多周期性、趋势性和相似性的单要素多周期推理预测方法.使用该方法对磨盘山水库年径漉量进行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好,对只有径流资料的中小流域中长期径流预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深水沉积层序特点及构成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恕  王华  Paul  Weimer 《地球科学》2008,33(6):825-833
本文在回顾当前国际上深水沉积研究热点的基础上,结合在墨西哥湾深水研究的成果系统描述了深水沉积的定义、形成机理、深水沉积层序及深水沉积构成要素的特点.深水沉积主要是在重力流作用下深水环境的沉积,主要形成于相对水平面下降和早期上升的时期,主要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中.深水层序以凝缩段为边界,块状搬运沉积最早形成并直接位于层序界面上,其上被河道-天然堤沉积所覆盖.典型深水沉积的要素主要由河道、天然堤及越岸沉积、板状砂、块状搬运沉积等构成,这些沉积要素时空上有序地分布.深水河道是物源的主要通道和沉积的重要场所,从上游至下游河道弯曲度增加,能量逐渐减弱.侧向迁移明显,垂向上由富砂的顺直河道演化为相对富泥的弯曲河道.天然堤及越岸沉积以泥质为主,天然堤沿河道呈楔状分布,其近端砂岩含量高,地层厚且倾角较陡;远端砂岩含量低,地层薄且平缓,侧向连续性好但垂向连续性差.板状砂主要为深水扇前缘非限制性沉积,可分为块型和层型.块型侧向连续性好,同时垂向连通性高.层型侧向连续性好,垂向连通性差.块状搬运沉积主要是低水位期坡上沉积物失稳形成的各类滑塌体及碎屑流,其对下伏地层侵蚀明显,分布广泛,变形构造常见,可作为油气良好的封盖层.  相似文献   
18.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渤海夏季实测潮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渤海内11个测站的夏季潮流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对不同仪器、不同时间段潮流资料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潮流调和常数进一步计算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分潮流最大流速的垂直分布,渤海全日潮和半日潮的潮流旋转方向和潮流性质。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东南海域表层地转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2001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分析了太平洋东南海域(5°~55°S,70°~120°W)表层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赤道流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流速上,而秘鲁海流和西风漂流主要体现在流轴位置的移动上。表层流场的年际变化受El Nino影响,在El Nino期间,南赤道流和秘鲁海流均发生流向偏转现象,大部分海区流场被削弱(除低纬度海区外),而在其后的1998年La Nina期间,流场则重新被加强,西风漂流无明显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