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57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6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太平洋暖池基本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克让  周春平 《地理学报》1998,53(6):511-519
本文在大洋暖区物理气候图集编制以及大洋暖池指数建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基本特征;大洋暖池指数的建立及暖池气候特征;西太平洋暖池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西太平洋暖池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万彪  周春平 《气象学报》1998,56(5):619-626
文中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面积和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暖池中心的纬向移动与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相反,而经向移动和500hPa副热带高压脊平均位置的南北季节性变化非常一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化落后暖池大约3个月左右,用暖池28℃或29℃面积指数可以很好地预测出当年6,7,8三个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3.
该文将T63500hPa高度切48小时、96小时预报场与客观分析和欧洲中心500hPa高度场,48小时、96小时预报场进行仔细的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认为,T63500hPa高度场对我省具有相当高的预报价值,超过了欧洲中心数值产品.  相似文献   
94.
用一个全球谱模式作数值试验,研究了1979年6月中旬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的中期天气过程中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理想热源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想热源的作用大约在4天以后可以影响我国东部的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的环流;理想热源在热带洋面上产生的扰动首先沿副高南边的东风气流向西北方向传播,到中纬西风带后分为两支,一支继续向西北方向传播,另一支转向东北偏东方向传播,两支扰动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环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
1997年夏季河南省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季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陇海线附近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出现了近50年未遇到的严重干旱,其它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干旱或大旱。干旱的环流特征是: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亚洲500hPa环流场处于纬向环流发展期;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首次增强北抬并迅速控制黄滩,使得雨季明显缩短;8月中下旬,黄淮及华北南部长期处在大陆暖高压及副高交替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配合  相似文献   
96.
对取自西菲律宾海暖池北缘的Ph05—5岩芯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研究。在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4C数据进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依据超微化石和有孔虫及其同位素组成等指标,分析了近190 ka B.P以来区域生产力和上层海水结构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所指示的古海洋学意义。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和基于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的温跃层深度变化表明,Ph05—5岩芯所在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北缘约190kaB.P.以来,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冰期(MIS 6期和5d-2期)浅,间冰期(MIS5e)和全新世深,而MIS5e期是最近两个冰期旋回中营养跃层和温跃层深度最深时期。通过Fprofunda百分含量初级生产力转换方程计算结果和与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的变化显示,冰期初级生产力高,间冰期和全新世初级生产力低,MIS5e期初级生产力为末两次冰期旋回之最低。此外,Ph05—5岩芯△δ^13Cc.wullerstorfi-coccolith和△6δ^12Cc.wullerstorfi-N.dutertrei.差值变化显示,190ka B.P以来表层输出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MIS5e期为生产力输出的最低值期。上层海水结构和生产力的上述变化特征与现代La Nina事件暴发时的海洋环境相当类似,该海区MIS5e期可能是LaNina事件频繁爆发的一段时期,可以与现代LaNina现象类比。同时,根据Wyrtki提出的信风张弛理论推测MIS5e期,由于LaNina事件的频繁暴发黑潮主流应该是增强的。  相似文献   
97.
硅藻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荫种"硅藻在次表层水体中的勃发成席,并迅速埋藏成为硅藻席沉积,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次表层生产在整个生产力及输出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首次在低纬度西太平洋区域发现的硅藻席沉积的分布特征,硅藻席发现站位呈带状分布,大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大部分散布在17.5°~20°N之间。采集到硅藻席沉积物的站位其水深在碳酸钙补偿深度(CCD)以下4837~6150m的深水区,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海底,且受风力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相对较强的区域。该区域硅藻席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末次冰期时该海区有大洋锋面的形成所致。该区域的成席硅藻Ethmodiscus rex(Wallich)Hendey为典型的"树荫种"硅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浮力的作用,在水体相对稳定的贫氧大洋中生存并勃发成席。末次冰期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的发生,可能使该区成为CO2的汇。  相似文献   
98.
施征 《海洋世界》2008,(10):74-76
泰国是濒海国家,其西面是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面是太平洋的南中国海。泰国本国纵深小,国土最窄处的克拉地峡,东西距离仅数十干米。这样的地理特点,使身处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泰国频繁受到西太平洋的台风和印度洋的飓风的两面夹击。这时,泰国海军就要担负起抢险救灾的重任。  相似文献   
99.
利用Argo剖面数据和水声学数值模型,分析了西太平洋夏季在热带海区(I型)、亚热带南部海区(II型)和亚热带北部海区(III型)三类典型声速环境下的会聚区特性。声场计算结果表明,声速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及声源深度的变化对会聚区声场特性有明显影响。当声源深度为20m时,热带海区会聚区距离较远,第一会聚区约为65km,超出亚热带海区约5km;当声源深度为200m时,亚热带北部海区会聚区距离较远,第一会聚区约为60km,亚热带南部海区、热带海区依次递减约5km。I型和III型剖面在特定的声源深度条件下出现波导型声场,当声源位于表层时热带海区产生表面波导,当声源位于次表层时亚热带北部海区产生次表层波导,对于1kHz的声波,波导深度范围内的传播损失比波导深度以外高出10~20dB。  相似文献   
100.
冬季西太平洋暖池与华南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10年全国台站冬季降水观测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探讨了西太平洋暖池与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与我国华南冬季降水的年际关系在1972年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折,20世纪70年代前两者弱的负相关未通过信度检验,而70年代后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5~-0.6。回归分析显示,70年代前,暖池对产生华南冬季降水的水汽条件以及动力条件等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其与华南冬季降水的关系不明显。70年代后,暖池偏暖时,在菲律宾海区域激发出一个显著的气旋性环流,该环流西北侧的偏北风不利于南海地区水汽向我国华南地区输送,华南地区水汽辐散增强,而且南支槽地区对流减弱,南支扰动不活跃且扰动不能向下游地区传播,华南地区扰动活动减弱,此外暖池偏暖使北半球经向环流显著增强,且下沉支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加强了华南地区的下沉运动,因而华南地区冬季降水显著偏少;暖池偏冷时,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