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580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1063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4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本次研究选择中国东部一个生态和环境空间分异极大的浅水湖泊(太湖)以及周围河流,分别于2003年7月和9月两次采集湖水和河水样品,分析其中的N2O浓度,并利用扩散模型公式估算水-气界面N20交换通量.结果显示N2O饱和度的空间变化从70%不饱和到2708%过饱和变化范围很大.N2O饱和度的空间分布,N20与CH4、无机氮、TDS(总溶解固体物质)之间的相关性都表明:太湖重度富营养区N2O的产生极大地受到人为N输入的影响.然而,初步的通量分析显示湖泊N2O的释放因子不超过0.63%,小于河流中的默认值,N2O产率也略低于水环境中的平均值,太湖以面积为权重的释放通量平均值并不高,在7月和9月分别为14.0μmol/m2·d和9.7μmol/m2·d.这些结果表明流域人为N输入对整个湖泊N2O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预计未来湖泊N2O释放不会因为人为活动增加而出现人幅度增加的状况.流域内各生态景观N2O释放量的比较,也表明富营养湖泊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大气N2O释放源.相反,太湖周围河流存在较大的N2O释放速率,在7月和9月估算的N2O释放通量分别为142.1μmol/m2·d和28.8μmol/m2·d.将这一释放速率推广到整个流域后,预计河网的N2O释放量将占到耕作土壤的10%~50%,显示了河流对区域N2O质量平衡具有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2.
一、同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事实上已广泛存在。在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多年来蓬勃兴起的制造业、商贸业与持续加快的城镇化导致了建设用地需求的急剧增长,而随着国家土地供给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城镇国有土地的可供量已日益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973.
曹刿论战     
徐星龙  周鹏  尹贡白 《地图》2005,(4):85-86
《曹刿论战》一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次战争。战事发生在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地点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所以历史上就叫长勺之战。当时齐国据有今山东东北部地区,都城临淄(见图,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与齐国相邻。在周王室衰落以后,各诸侯国为争夺领土和扩大势力开始互相兼并,长勺之战也正发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974.
The composition of gases trapped in olivine, orthopyroxene and clinopyroxene in Iherzolite xenolith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in eastern China has been measured by the vacuum stepped-heating mass spectrometry. These xenoliths are hosted in alkali basalts and considered as residues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and may contain evidence of mantle ev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various kind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Iherzolite xenoliths have been released at distinct times,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different stages of mantle evolution. In general, primitive fluids of the upper mantle (PFUM) beneath eastern China are dominated by H2, CO2 and CO,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H2 and reduced gases. The compositions of PFUM are highly variable and related to tectonic settings. CO, CO2 and H2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PFUM beneath cratons; the PFUM in the mantle enriched in potassic metasomatism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eastern China has a high content of H2, while CO2 a  相似文献   
97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ormation of the Qiantangjiang and Taihu incised valley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low gas reservoir distribution,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data of drilling, static sound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obtained from the present Hangzhou Bay coastal plain. The incised valley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nd were subsequently filled with fluvial facies during the post-glacial period. All commercial gases are stored in the flood plain sand lenses of the incised valleys.  相似文献   
976.
On the basis of a one-by-one latitude-longitude grid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velocity model, the crust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n eastern China (105-125°E and 18-41°N) is obtained, and a set of geotherms for each grid is established for P-T correction on P-wave velocities. The average depths of sub-crustal layers and their average P-wave velocities of 18 tectonic units in eastern China are exhibited. Our result presents a 32-34 km thick crust beneath eastern China, which is thinner than previous studies, with an average velocity of 6.54 km/s, corresponding to a 5 kg/m3 variation in crustal mean density. The thicker upper but thinner middle and lower crust results in a lower average seismic velocity of eastern China. An intermediate crustal composition with a SiO2 content of 59.7 wt% has been estimated. However,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lateral variation in the crustal structures among the tectonic units of eastern China.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features of some regions in eastern China in  相似文献   
977.
978.
中国东部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对区域性CO2形成时间的制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国东部地区新生代存在 4个岩浆活动期 :第一期 6 5~ 4 1Ma ,第二期 4 1~ 2 1Ma ,第三期 2 1~ 13Ma ,第四期 11Ma至今。对研究区内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古近纪早期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为主 ,后期特别是从沙三期开始逐渐转变为碱性岩石。火山岩中CO2 包裹体含量统计表明 ,沙三段 (Es3 )中CO2 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几个岩性段 ,而碱性岩中CO2 的含量又明显高于拉斑玄武岩中的含量。沙三期是整个东部地区一个较重要的岩浆活动期和火山活动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 ,从沙三期到馆陶期形成的碱性岩具有最大的CO2 成藏潜力 ,沙三期及以后的火山岩与CO2 在空间上存在密切关系 ,因此沙三期到馆陶期是形成区内CO2 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979.
柴达木盆地东部都兰一带,由于一系列北东倾的、向南西推覆的逆冲断层作用和温泉断裂的右行走滑作用,将柴达木盆地的变质基底和前中生界沉积基底翘起,从而使得柴达木盆地与共和盆地分隔开来. 逆冲断层中磷灰石裂变径迹(FT)测年结果反映了柴达木盆地基底断层作用的规律性. 从FT测年结果可以看出,FT年龄分为2组,也就是2个活动时期:第1期为108 Ma至61 Ma;第2期为26.6 Ma至17.8 Ma. 第1期反映的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东昆仑开始,向柴北缘方向,逆冲推覆的断层作用时间逐渐变年轻,从东昆仑的108.0±9.6 Ma(柴达木南缘断裂)变为63.7±4.4 Ma(柴北缘断裂),之后可能有小的跳动. 第2期,在原有的一些逆冲断层上形成了新的活动,或形成了一些新的逆冲断层,总体上具有无序或跳跃式变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0.
内蒙古东部地区小叶杨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20-30 a内蒙古东部主要牧业试验站的气候变化及小叶杨的物候变化进行探讨,研究小叶杨的物候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近20-30 a来大于等于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后,积温显著增加。上半年的物候现象(花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和开花始期)提前;下半年物候现象(叶全变色期、落叶末期)及开花盛期均推迟。小叶杨自然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叶杨上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下半年的物候期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物候期变化对温度的响应较强,其关系有可能是非线性的。日照和降水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生育时段的不同而呈现各不相同的关系。小叶杨物候期的变化对降水和日照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