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本文采用一层具有粗糙界面的连续随机介质模型,计算双站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由互易性定理计算热发射率。数值模拟了植被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后向散射和热发射的变化,以及它们的相关特征。理论结果与几种植被的主被动遥感实验数据作了比较和讨论,阐明了微波主被动遥感的一些相关的数值特征。  相似文献   
102.
在一些假设下提出了利用线状被动标志物的方向数据估测岩石总体应变的最优化方法。该方法等同地考虑到每个测量数据对应变估计的贡献,从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岩石的总体应变。它具有较好的稳健和广泛的适用对象。实验表明,观察数据大约在80个或更少时估测的应变椭圆轴比的相对误差小于20%,超过160个观察数据一般小于5%-10%。  相似文献   
103.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被动微波遥感反演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30  
车涛  李新  高峰 《冰川冻土》2004,26(3):363-368
利用1993年1月份的SSM/I亮度温度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的雪水当量,首先使用被动微波SSM/I数据19和37GHz的水平极化数据来反演雪深,根据积雪时间的函数来计算实时的雪密度,由雪的深度和密度计算出雪水当量.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19和37GHz的垂直极化亮度温度梯度对计算出的雪水当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利用SSM/I数据直接反演雪水当量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特征、盆地生储盖层发育等方面对比研究, 讨论南海南北部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为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查指明方向.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 究其原因, 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 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 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 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 如北部陆架上的珠江口盆地的热流值在5 3~ 87mW /m2之间, 平均6 7mW /m2, 而南海南部大曾母盆地平均热流值达97mW /m2, 最大值达130mW /m2, 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 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 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 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 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 同时, 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 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 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大型油气田较少, 中小型油气田较多.这就是为什么南海南部边缘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的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5.
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1  
被动桩对侧向位移的土层起到遮拦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土拱效应。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8.1,详细地研究了被动桩中土拱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了导致侧向位移的荷载大小、土体性质、群桩以及桩土接触面性质等影响因素对土拱效应性态和桩土应力分担比的影响,分析表明,桩间距是影响土拱效应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相邻结构的高效阻尼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相邻结构高效阻尼控制的概念,并基于双液缸的放大原理提出了一处相应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放大相邻结构间的振动差别,使阻尼器具有更大的变形和速度,从而更高效地工作,文章阐明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两相邻结构高效阻尼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对此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高效阻尼控制的概念是正常的,本文提出的控制装置是有效的,可取得远优于普通阻尼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傅云飞 《湖北气象》2021,40(3):217-230
星载可见光/红外仪器因其波长缺乏穿透云的能力,只能观测到云顶及其下部有限深度的信息,而星载被动微波仪器则因其波长较长,具有穿透云的能力而能获得云体信息,因此星载被动微波仪器较可见光/红外仪器观测云和降水更具有优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美国投入了大量星载被动微波仪器,服务于天气预报等领域,促进了云和降水等参数的被动...  相似文献   
108.
南海北部陆坡发育众多海底峡谷,其形成、发育、演化过程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选取南海北部陆坡典型的珠江口外海底峡谷群、东沙海底峡谷、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和澎湖海底峡谷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4条典型海底峡谷的形态特征、沉积充填特征及结构、形成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各个海底峡谷的形成受多个控制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及方式都有差别。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物重力流与海底峡谷的演化密切相关,而陆地河流和局部构造因素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着海底峡谷的发育。对于发育在主动大陆边缘的台湾岛东南侧的澎湖海底峡谷,其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活跃,其上发育的海底峡谷的控制因素以内营力地质作用为主。而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属性的其他3条峡谷,由于构造运动较少或停止,其上发育的海底峡谷的控制因素以外营力地质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用E极化的二维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研究导体层边缘附近的虚感应矢量.首先,研究有一定埋深的导体--围岩界面处的情况,其中包括虚感应矢量的频率响应.其次,研究了海岸效应的虚感应矢量的频率响应.在海岸效应中不仅考虑了不同海水层厚度的影响,还考虑了海水与陆地的电导率比值大小对虚感应矢量的影响.最后,研究了被动陆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处的海岸效应,检查磁感应矢量的测量是否能揭示海岸下面深部电导率的横向变化(即与岩石层厚度变化有关联的电导率变化).  相似文献   
110.
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台山地区分布着复杂的变质杂岩。过去人们把这些变质岩作为地层分成群组段。龙泉关剪切构造岩的发现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野外工作中发现所谓五台群主要包含了三个蛇绿混杂带;阜平群和恒山群的主要成分是灰片麻岩,它们构成两个太古代陆块的基底。五台地区的花岗岩类由代表弧环境的双花岗岩带的I型和S型花岗岩组成,它们与变质的钙碱性火山岩代表了古代的岩浆弧。滹沱群的豆村和东冶亚群以及过去划入阜平群和五台群的某些变沉积岩是阜平陆块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滹沱群的郭家寨亚群则是前陆盆地的磨拉石沉积。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由恒山仰冲陆块、北台-车厂弧和阜平俯冲陆块构成的碰撞造山带,碰撞时间大致是距今2050Ma。闭合的弧前大洋和弧后盆地形成了三条蛇绿混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