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1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81.
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以奎屯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是干旱区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城市内部用地合理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2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及线性加权函数建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以奎屯市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2.
气候观测环境代表性和观测资料质量是开展大尺度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前提。为了解我国干燥区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和台站代表性,作者对河西走廊和北疆九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环境开展了调研。本文介绍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结合先前研究结果,从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视角,讨论了西北干燥区地面观测站代表性问题。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气象站地面观测,对于干燥区的城市和绿洲区域气候及其变化,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对更广大的荒漠和半荒漠背景气候及其变化,代表性仍显不足。作者发现,早先研究中指出的北疆等地区城镇站地面气温序列负向城市化影响,应与观测场周围局地甚至区域尺度绿洲扩大有直接联系,较难反映绿洲以外干燥区地带性气温变化。针对地面观测环境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国家基准气候站网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83.
以河西绿洲灌区夏玉米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两种耕作方式,玉米间作小麦(W/M)、玉米小麦轮作(W→M)和麦后插播冬油菜还田玉米轮作(W-G→M)3种种植模式,探讨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的影响。测定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下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有着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且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玉米生育期峰值出现在拔节期(6月上旬)。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且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主要受5 cm土壤温度影响。6种耕作模式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为1.60~2.70,免耕均高于传统耕作,且依次为NT W→M>NT W/M>NT W-G→M>CT W-G→M>CT W→M>CT W/M。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下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不仅受土壤温度影响,还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4.
基于1977-2020年Landsat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气象、水文数据,对近44年额济纳绿洲胡杨林面积时空动态、植被状况,以及对其有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研究区胡杨林面积为2.99万 hm2,较1977年,胡杨林面积增长了1.62倍,东河西岸三角洲恢复面积较大。研究期内,胡杨林经历了衰落期和恢复期,最小面积为1990年的1.03万 hm2。(2)2001年实施生态调水后,研究区NDVI值增速达0.027/10 a (p<0.01),是研究时段NDVI值增速的2倍,调水前NDVI值增速的45倍。(3)虽然月NDVI值与月均温相关系数为0.463 (p<0.01),但年NDVI值与气候因素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正义峡径流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7,p<0.05),并且实施黑河调水与胡杨林景观生态功能改善的时间段同步。生态调水后,研究区NDVI值升高了0.011,裸地面积减少0.17万 hm2。  相似文献   
885.
地下水生态水位是干旱区绿洲水资源管理、地下水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指标.从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概念、确定方法、阈值区间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的重要进展及未来发展建议:(1)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水位存在显著的多功能性和尺度特征;(2)生态调查统计与分析、模型计算分析和遥感统计分析是确定地下水生态水位...  相似文献   
886.
土壤健康关系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摸清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典型绿洲区土壤养分特征,采集研究区土壤表层样品140件,测定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养分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Fe、Mn含量高值分布面积最广,Mg含量高值分布范围最小;分析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发现缺氮少磷是限制区内植物正常生长的主控因素。(2)从数量上来看,研究区贫瘠、极贫瘠级别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14%,仅0.86%的土地处于中等级别水平。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中等肥力的土地分布在区内东南部,呈孤岛状;极贫瘠的土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的过渡带上。(3)研究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与坡向、地表粗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土壤养分的丰缺与长期连作、作物施肥、灌溉技术等人为影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