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1394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374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941.
提出了一个由低纬地(海)面风计算边辊层顶垂直速度的方法,得到了低纬边界层顶生趣速度的一些特征,指出了惯性项及β效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2.
廖洞贤  胡铭 《气象学报》1997,55(4):430-439
对温度有关量的垂直离散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垂直离散量的计算应分别情况不同对待,温度垂直廓线较光滑的,可以直接用差分或Tschebyschef多项式等进行计算;温度垂直廓线不太光滑的,须用能近似表示廓线不太光滑部分的基本廓线进行分离,再用差分等计算,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用理想场计算的例子表明:用上述方法计算的结果都比直接用差分等计算的结果好,特别是在计算位势高度和温度垂直平流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43.
原生晕垂直分带的元素比重指数计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琦 《物探与化探》1989,13(2):157-159,92
  相似文献   
944.
本文研究声重波在垂直切变风场中传播时谱结构的改变。根据可压缩情况下的流体力学方程组,导出垂直切变风场中大气声重波的谱方程。并指出,这个谱方程是Taylor-Goldstein方程在可压缩和任意垂直波长情况下的推广。由谱方程出发,考虑低边界上的声重波强迫为高斯谱型,采用差分方法,我们计算了ω-KH二维空间中的高层谱响应。结果表明,在具有垂直切变的背景风场作用下,声重波的谱结构发生了改变:1.在原强迫谱所覆盖的谱区段内,一些谱成份被挖除,形成了尖锐的谱峰群;2.最大谱峰发生了偏移;3.波谱变得狭窄。这些变化是垂直切变风场对声重波谱滤波的结果。文中还将上述结论与电离层观测结果进行比较,解释了某些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945.
垂直应变固体潮理论值计算及其调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46.
福建沿海全新世地壳垂直运动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78个古海面遗迹为根据,运用线性相关的计算方法讨论了:(1)闽东沿海(福鼎、宁德、罗源、连江等地);(2)福州盆地与长乐海岸平原;(3)福清龙高半岛与平潭岛;(4)莆田沿海。(5)九龙江平原;(6)漳浦、云霄、东山、诏安等地的全新世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在全新世时本区大部分地区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速率一般为0.8—2.8毫米/年,在时空上略呈规律性变化,结果与形变测量资料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947.
本文根据沉积环境分析和~(14)C测龄结果,确定沿雅砻江下游河床分布的一套未成岩的河湖相地层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而不是长期以来归之于早更新世的昔格达组,建议称其为桐子林组;并通过该地层变形成因的分析,提出李明久-桐子林断裂带在全新世中期活动显著的认识  相似文献   
948.
河北平原文霸地区现今构造动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文安、霸县地区(简称文霸区)历年水准复测资料所反映的垂直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对该区现今构造的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在唐山地震前后,地块沿缓倾断裂生了由北向南的滑动。同时,根据震后形变大势的改变,滑块前端可能存在着应力积累。这预示着华北平原南部构造应力的加强。在这一过程中,老震区和起阻隔作用的北西向构造区可视为地震发生的潜在地区  相似文献   
949.
苏鲁皖豫地区垂直形变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53—1955年,1976—1980年两期精密水准测量成果编绘的垂直形变图,在苏鲁皖豫地区形变的构造背景作了初步分析。认为区内存在着郯庐带临沂—嘉山段和豫鲁交界两个构造形变异常区。全区形变主要受北西西、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控制。郯庐带的现今运动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  相似文献   
950.
用区域范围内记录的面波研究1989年10月18日加利福尼亚州洛马普列塔(Loma Prieta)地震的3个较大余震的震源参数。短周期尸波初动震源机制显示为一个震源机制变化较大的复杂的余震序列。许多地震对远震体波分析来说震级太小;因此,区域面波提供了很重要的震源参数长周期信息。在给定的深度上,用中周期瑞利波和勒大波反演地震矩张量分量,并对不同的深度重复反演,寻找与观测谱拟合最好的震源深度。10月19日10:14:35(md=4.2)的余震为走滑震源机制,伴有NW向垂直断层上的右旋运动,这与当地的断层迹线一致。对10月18日10:22:04(md=4.4)的余震,面波结果表明属于节面走向为NWW的纯逆断层机制。对10月19日09:53:50(md=4.4)的余震,面波结果表明为走滑机制,有一个与圣安德烈斯断层在该处的走向一致的NW向垂直节面。对所分析的余震,面波震源机制解和短周期尸波初动机制解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或许反应了两种观测波带宽不同引起的真实差异。然而,差异也可以归因于:(1)由不正确的近场速度结构引起的初动机制的误差;(2)由不充分的传播路径改正引起的面波机制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