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南京细砂累积变形预测公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礼伟  庄海洋  陈磊  李浩 《岩土力学》2014,35(11):3170-3176
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路基长期沉降问题一直是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首先,采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新近沉积的南京细砂重塑样进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在该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累积变形模型公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已有多种公式应用于南京细砂动力累积变形的预测时的可行性,给出了相关预测公式的模型参数参考值。根据试验结果,考虑试验围压对土体累积变形的影响规律,对部分公式进行了初步修正,扩大了相关预测公式的使用范围。研究成果对长江中下游轨道交通路基的长期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瀚  王静爱  柴玫  史培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98-151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表明一种灾害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的灾害链现象使得灾情通过累积放大效应而大大超过单一灾种灾情,深入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是有效防范巨灾风险的前提.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视角下对灾害链现象的理解,认为灾害链一般性概念中应当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链、承灾体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从地理学的综合性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而完整的理解灾害链过程灾情累积放大机制.其次,按研究思路的差异,综述了当前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的5 类方法,包括经验地学统计方法、概率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灾害模拟以及多学科理论方法.从描述灾害链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它们在刻画灾害链灾情放大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选取了影响较大、灾害引发关系典型的地震灾害链与台风灾害链,从灾种维度综述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况及进展.最后,提出综合多种方法发展与完善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效应过程的动态模拟是灾害链的研究趋势,其中关键在于模拟灾害链系统各要素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研究思路从“静态—描述—解释”向“动态—过程—模拟”的转变是理解灾害链、灾害系统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3.
针对线路矢量数据实时采集和同步压缩应用需求,本文提出具有高压缩率、低失真度特点的累积偏移实时压缩算法(CORC Algorithm)。算法突出对弯曲极值点和距离偏移的感知,创新性地提出累积变向点和累积变向拐点的弯曲极值点探测方法,提出距离累积偏移临界点的线路偏移快速判断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算法对方向连续偏移的敏感度和对摇摆偏移的高压缩率,提高线路矢量数据实时压缩的高保真性。累积偏移实时压缩算法在高限差阈值情况下仍能有效发现各类弯曲极值点和距离累积偏移临界点,在O(N)时间复杂性和O(1)空间复杂性下取得高压缩率、低失真度的理想压缩效果,实现了线路采集的零延时同步压缩。应用定时、定距两种采集策略生成的线路矢量数据集,与垂距法(VD Algorithm)、分段道格拉斯-普克法(Subsection DP Algorithm)进行实时压缩性能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累积偏移法作为实时压缩方法,与上述两种主流实时压缩算法相比,在压缩实时性、压缩率失真度平衡、限差阈值可控性3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同等压缩率情况下,累积偏移压缩算法失真度普遍降低达10%,且压缩率与失真度的平衡性受限差阈值取值和线路轨迹特征影响最小,可实现线路的定位采集、实时压缩、同步网络上传,在交通、旅游、探险搜救等领域的实时定位监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高阶谱混合方法地震子波估计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凭借高阶累积量对噪声的不敏感性,依据地震记录高阶谱中包含的子波相位、幅值信息,提出了基于双谱和三谱混合的子波恢复方法,并对理论合成记录进行子波估计及处理模拟试验,其结果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后,其分辨率明显提高,说明了高阶谱技术在资料处理方面有相当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5.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大气间CH4、CO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μ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2(42%和12%)、N2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1.6%和43.3%±1.0%(CO2)、0.37%±0.01%和0.17%±0.00%(N2O)、0.06%±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O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O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累积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波  黄薇  陈进 《水科学进展》2009,20(1):145-152
首先从累积影响的概念和分类两方面对累积影响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回顾了累积影响概念产生、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定义累积影响必须包括的核心内容;对国内外累积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国外对累积影响的研究开展得较早,但仍然存在累积影响定义不一致、方法定量性差、结论没有公信力等问题。国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累积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方法研究,对定义和实例探讨较少;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累积影响分析方法进行归类,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特别对累积影响在水利学科中应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流域梯级开发背景下累积影响分析的特点;最后提出了累积影响研究的几点趋向。  相似文献   
97.
结构震害指数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结构震害指数是评价某个结构或构件在受到地震作用后的破坏状态的无量纲指数,是人们在地震后对受损建筑做出处理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国际上较常用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震害指数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
辽东湾河口底质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对辽东湾诸河口底质样进行了 Pb、Zn、Cu、Cd等含量分析.辽东湾底质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 Cd、Zn、Pb,尤其是 Cd平均含量为 1.16 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 Zn平均含量为 105.28 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评价,认为辽东湾西北及北部河口底质污染严重,葫芦岛市五里河桥下> 大凌河口北> 辽河口> 双台子河口等处.与历史资料的对比表明,4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
利用2种高(低)潮序列统计了高(低)潮累积频率,一是从记录原点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Ⅰ,一是从月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Ⅱ。可以发现: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Ⅰ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份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同时也发现:不同年份高(低)潮序列Ⅱ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彼此比较一致,表明用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Ⅱ获得的结果在统计意义上是稳定的。为了得到安全稳定的设计高(低)水位,引人了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本文建议,设计高(低)水位取为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与高(低)潮序列II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和。  相似文献   
100.
ENSO事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51-2006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气候预测中心(CPC) ENSO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不同等级热带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与ENSO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CE与ENSO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级热带气旋中,ENSO事件主要通过超强台风(Super TY)的活动与ACE指数联系起来的,超强台风频数在El Ni(n)o期间多于La Ni(n)a 期间,同时持续时间也更长;ENSO指数和热带气旋活跃季超强台风ACE指数的滞后相关(ENSO指数滞后5个月内)与它们的同时相关大小相当.此外,还研究了分级热带气旋持续时间、强度和频数分别对ACE指数的贡献,结果显示超强台风频数的贡献最大.接下来,利用1951-2006年不同ENSO位相情况下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ENSO影响超强台风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主要结论为: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些SuperTY频数与源地分布在ENSO年与平常年相比有明显差异的关键区;ENSO事件改变关键区低层相对涡度以及海表温度是其影响SuperTY源地及频数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