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9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多波长雷达识别冰雹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冰雹云模式,详细地讨论了云雨衰减作用和云中各粒子共存于同一空间给多波长雷达识别冰雹带来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多波长雷达的回波时,这些讨论结果对分析和理解云降水过程有帮助.另外,本工作能为改装多波长雷达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970 —2001 年1 ~12 月中国西北区冰雹日数的气象实测资料,将年冰雹日数发生的变化趋势看作每年的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发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以及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关系,得出多雹年北半球500 h Pa 极涡强、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面积小、强度弱、位置偏南,乌拉尔山至巴尔喀什湖高度场为正距平,雅库次克至贝加尔湖高度场为负距平。少雹年北半球500 h Pa 极涡弱、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位置偏北,乌拉尔山至巴尔喀什湖高度场为负距平,雅库次克至贝加尔湖高度场为正距平区。从而找出冰雹气候趋势预测的着眼点,建立冰雹短期气候预测概念模型;此模型对冰雹发生变化趋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GPS数据处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目前国际上在GPS数据处理方面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包括各种模型的精化、相位模糊度的求解方法、全球参考框架的更新,等等。这些变化无疑会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相对于原模型、方法、框架,其影响也可能是系统性的,在将GPS定位结果应用于地壳形变分析时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天气图、测站实测资料和有关物理量场的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化隆县2006年6月27日局地冰雹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995.
利用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冰雹天气时雷达产品的特征,并确定冰雹天气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96.
麻服伟 《气象》2007,33(2):88-92
利用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回波资料,对2003年6月18日发生在哈尔滨阿城市、五常县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强度场CAPPI资料作VCS和强度场与速度场作对比分析、在RHI径向速度场上对垂直风场的宏观推断等方法分析。发现虚假回波的出现与冰雹云相关,将虚假回波中的旁瓣回波在PPI上体现为“尖端回波”,在RHI上体现为“尖顶回波”和“三体散射”回波,可作为识别冰雹云的判据;另外可根据RHI径向速度场变化宏观推断垂直风切变。得到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强冰雹云和识别虚假回波的方法,对0~2小时的冰雹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雷达强回波45dBz高度和降雹日08时月平均0oC层高度,对1991—2003年宝鸡雷达站观测的165d 231块对流云数值拟合,得出识别冰雹云的指标:处于发展中的对流云,雷达强回波45dBz高度大于或等于多年降雹日08时0oC层月平均值2.9km,将有冰雹酝酿形成。对降雹造成灾害的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强回波45dBz平均底部越高提前识别时间越长,顶部越高距离降雹时间越短,冰雹云可能是45dBz初始回波位于云体中部并向上、向下扩展发展而成。该方法对单体降雹平均提前识别12min,对超级单体平均提前识别18min;对多单体冰雹云平均提前预警18min,对飑线中的超级单体平均提前预警25min。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哈尔滨雷达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2年7月2日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讨论了冰雹云回波特征、结构和演变过程。得到了本次天气过程中冰雹回波的特征及其在预报中的相关特征指标,对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高纬地区罕见的MCC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16日夜间在黑龙江省中北部的黑河、伊春、齐齐哈尔等地出现了罕见的MCC,产生了雷暴、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利用FY-2卫星云图和相关资料,对本次MCC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本地非MCC强降水天气、其他地区MCC进行对比分析,为高纬度地区预报这类灾害性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大同市所辖8个气象站点的相关历史资料,结合多年的天气预报和雷达观测的实际经验,应用天气学及气候学等原理,对大同地区冰雹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给出了冰雹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