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6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105.
红树林种植区在维护滩涂生态环境功能方面作用显著。玉环县茅埏岛位于浙江省南部乐清湾中部,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增养殖基地,该区域滩涂原本拥有优良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由于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大面积侵占带来了生态灾难,破坏了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滩涂水生动物无法立足。通过近10年清除互花米草、种植红树林(秋茄)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秋茄树)基本适宜本区域种植发展,并有效实现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区域种植面积已达105hm~2,成为我国红树林生长最北缘种植区域,为红树林北移造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2,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2,冷凉区调减31.97万hm2,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07.
刺参人工种苗放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11月上旬于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后大套海底,放流当年人工培育的幼参35.3万头。放流前、后对放流区的环境概况、刺参的资源量及其变化等进行了调查;对放流的幼参在放流后所形成的群体进行跟踪调查,获得幼参放流1.5周年成活率为55.3%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08.
以“安全、营养、无污染”为内涵的绿色食品,正在悄然兴起,并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滩涂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1 发展绿色食品的前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土壤中的铬、砷、铅等重金属的含量大大超标,因此,集“安全、营养、无污染”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与欢迎。  相似文献   
109.
韦玲  明明 《南方国土资源》2007,(5):F0003-F0003
4月20日,广西国土资源宣传中心全体职工在中心主任石国玮的带领下,前往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英罗港附近种植红树林树苗。参加当天种植活动的还有当地群众以及学生志愿者约200人,种植的面积达280亩。  相似文献   
110.
易芬  邓艳  洪涛  谢运球  吴松  柯静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21-2022062021
以石漠化问题突出区域——广西平果县太平镇耶圩火龙果种植园不同岩性背景(白云岩、碎屑岩)和不同种植年限(1、3、5a)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背景和火龙果种植年限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白云岩区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碎屑岩区,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和N/P)显著低于碎屑岩区;且白云岩和碎屑岩背景下的生态化学计量比(5.96、11.78、1.96和8.71、19.78、2.28)均远低于全国水平。②随着火龙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C/P、N/P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规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含量和C/N、C/P、N/P均增加,而土壤全磷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③土壤C/N和C/P与有机碳、有效氮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水分、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P与全磷呈显著负相关。④冗余分析表明不同岩性背景和火龙果种植年限下土壤有效氮含量是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影响因子,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白云岩背景下火龙果的生长受到氮元素的影响更大,长期火龙果种植有利于碳、氮元素固存,土壤有效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