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辅以必要的模拟电路,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DDS)技术的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模块有键盘、波形表生成、频率控制、数模转换及幅度控制、显示控制和后级处理.其中键盘用来设定频率和幅度的大小以及波形的选择;FPGA用来改变DDS频率控制字,并由FPGA来实现波形表生成和频率控制,即DDS算法实现模块;将FPGA产生的波形数据送入到AD7520进行D/A转换.幅度控制由DAC0832内部的电阻分压网络实现;后级采用低通滤波器和OCL电路来提高输出波形质量并增强其带负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2.
716A-43型气象雷达是咸阳机场安装的新一代气象雷达,性能比较稳定,但其氢闸流管有约100h的使用寿命,给雷达的使用和保障带来很多问题。氢闸流管是一种热阴极低气压气体放电器件,主要起开关作用,由三个电极组成:阴极、阳极和栅极。另外,管内还装有一个氢发生器,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25个CMIP5模式预估数据,采用BCC/RCG-WG 3.0天气发生器构建区域气候变化情景,集合评估了RCP4.5情景下2021—2050年夏玉米净灌溉需水量较1961—2000年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气温升高1.8℃,降水增加3.6%,引起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分别增加5.1%和1.5%,净灌溉需水量增加5.6%。受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双重影响,播种-拔节期净灌溉需水量增幅较大,达到21.3%;拔节-乳熟期尽管有效降水量增加3.0%,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引起的作物需水量增加5.1%的影响,净灌溉需水量仍然增加3.4%;乳熟-成熟期,由于有效降水量增加8.2%,超过了作物需水量增加7.4%的影响,净灌溉需水量减少1.4%。豫西三门峡、孟津和豫西南栾川、西峡等4站在各生育期内净灌溉需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4.
天气发生器对陕西降水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状态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两参数GAMMA分布为天气发生器,利用陕西省6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转移概率P(WD)、P(WW)及GAMMA分布参数ALPHA和BETA。根据各地不同月份计算的4个降水模拟参数对各地的逐日降水进行模拟,最后利用1971—2000年的实测数据对30a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在数字化前兆遥测台网的信号传输链路中,光隔主侧、光隔副侧是一个故障多发点。为维修方便,笔者研制了光隔测试信号发生器,提高了光隔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106.
陈宝君  肖辉 《大气科学》2007,31(2):273-290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美国对流降水协作试验(CCOPE)期间观测的1981年8月1日雹云进行模拟,讨论在过冷雨水低含量条件下冰雹形成和增长机制及其碘化银催化效果。结果表明:(1) 自然云的模拟与观测事实一致,如最大上升气流速度、云顶高度、流场结构以及雹胚组成等。(2) 雹胚以霰为主,霰主要来自冰雪晶与过冷小水滴的碰冻,其次来自雪的积聚转化;霰、冻滴和冰雹在形成后主要靠碰并过冷云水增长。(3)人工催化试验表明,碘化银主要以凝华核(包括凝结-冻结)的作用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晶,加速了过冷水向冰晶的转化,过冷云水因而大量减少;催化后霰和冻滴的数浓度增大,对过冷云水的竞争增强,其平均尺度减小导致转化成雹的数量减少;冰雹碰冻过冷云水的增长在催化后也被削弱,导致冰雹总质量进一步减少。此外,催化后降雨量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7.
《全球定位系统》2003,28(6):46-46
  相似文献   
108.
109.
利用1992年8月13日切变线影响过程,实施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大部分降雨30-80mm,局部120mm,增雨效果显著。这表明,此次催化的云体一积雨云是最佳的高炮作业云体。由于影响本区的云体0℃层高度在5km以上,作业采取70′度和80度的高射角发射,爆炸点高度在5km以上,碘化银炮弹可直接进入负温层。碘化银微粒随云中上升气流和湍流在云中继续上升和扩散.不仅延长了碘化银微粒在云中的滞留时间,而且也使人工冰核可捕获到更多的过冷水滴.增大降水。此外.还采用分次作业的方式,使云中保持一定的人工冰核浓度,让云中含水量更多地转化为降水。  相似文献   
110.
刘卫国  陶玥  周毓荃  党娟  谭超  高扬 《气象学报》2021,79(2):340-358
层状云降水效率通常较低,但却具有较高的云水资源开发潜力,是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对象。随着中国南方地区生态改善、水库增蓄、抗旱等社会需求的增加,针对这些地区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使用三维中尺度冷云催化模式,对2018年10月21日湖北省一次层状云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卫星、降水和机载云物理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模式合理地模拟出了云和降水的主要宏、微观特征,观测和模拟结果均显示作业云区具有较好的冷云催化条件,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作业中的飞机播撒轨迹,完整地模拟了此次催化作业过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凝结冻结核化和凝华核化是碘化银催化剂的主要核化方式;90%以上碘化银粒子的局地活化比为0.01%—2%,平均活化比为0.07%—0.27%;云系降水是由冷云降水和暖云降水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催化作业使两种降水机制均有增强,增雨效果明显;催化后4 h,整个评估区内的累计净增雨量为2.12×108 kg,局地增雨率为?51.1%—306.7%,区域平均增雨率为8.1%;催化作业也使部分地区出现减雨,主要是由于催化过程中的潜热释放引起过冷层动力场扰动,一部分云区的上升气流减弱,从而导致降水粒子的成长减弱,地面出现减雨;在过冷云区,碘化银核化使冰晶浓度升高,导致冰晶-雪、雪-霰的转化过程增强,雪、霰粒子总量增加,更多的雪、霰粒子从冷区落入暖区,在暖区上层产生更多的大雨滴,从而使暖区的云雨粒子碰并过程增强,最终地面降水增加,这是此次催化作业导致增雨的主要微物理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