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单频双程波动方程计算初至走时及其振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频率域双程波动方程模拟算法中加入一个复数频率(实部表示频率,虚部表示衰减因子)压制地震波初至走时之后的能量,从而把初至走时及其振幅的计算问题转换为单一频率波场中最大能量走时和振幅的拾取问题,然后利用单一频率域波场的相位项和振幅项分别计算初至走时及其振幅.本文还提出利用参数分析方法求取最优的复数频率,并给出数值计算例子,将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程函方程初至走时和最大能量走时振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于任意复杂介质和多炮多接收点走时和振幅的计算.  相似文献   
992.
两相介质近场波动模拟的一种解耦有限元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求解近场波动问题的一种解耦技术推广到两相介质,得到了一种求解两相介质近场波动问题的直接解耦方法,包括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时域显式积分格式和局部人工边界条件. 首先应用加权残数法,并依据波动模拟的精度要求,得到了两相介质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 然后,结合两相介质中波动的衰减特性,实现了透射边界在两相介质近场波动中的运用. 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并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Twelve paleo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benthic brachiopod are recognized in the Givetian-Frasnian stages of the Devonian in the Longmenshan area, southwestern China, in which two kinds of brachiopod community replacement are classified. One is the abrupt replacement, represented by abrupt alternation between the Leiorhynchus community and Zhonghuacoelia-Striatopugnax community in the Frasnian Tuqiaozi Formation. The other is the gradual one, developed in the Givetian Guanwushan Formation, which had been completed by the shift of the Independatrypa lemma-Uncinulus heterocostellis-Emanuella takwanensis community via the SinospongophyUum irregulare-Pseudomicroplasma fongi community to the Clathrocoilona spissa-Hexagonaria composite reef community. According to analyses of the paleocommunities, either the abrupt or gradual paleocommunity replacement of the Middle-Upper Devonian in the Longmenshan area is suggested as a response to the 5th-order sea level fluctuation due to the replacements of the paleocommunities in a tracts-system of depositional sequence. It is supposed that changes of paleocommunity diversity,one of the results of paleocornmunity replacement, are depended on the range and magnitude of sea level fluctuation, but there is not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urthermore, a suggestion is proposed that the concept of paleocommunity succession seem to be abandoned in the paleocommunity analysis because it almost never be practiced to recover the information of community succession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at present.  相似文献   
994.
准确可靠的冰盖浅层冰雪温度是数值模式中评估极地冰盖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因子。基于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泰山站附近布放的综合监测站浅层10 m温度链观测数据,首次获得了泰山站雪层的高精度积雪温度垂直廓线,并探讨了表层积雪温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冰盖雪层温度存在随深度传导的特点:雪层温度波动振幅随深度衰减,波动相位随深度滞后,波动曲线的波峰和波谷由表层向下传导至10 m深度均需100多天。泰山站冰盖表层积雪温度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的温度垂直轮廓线均相反但不完全对称,夏季表层的温度变化幅度要大于冬季的温度变化幅度,而秋季表层的温度变化幅度也高于春季的温度变化幅度,这与短波辐射的加热作用和季节波动的位相滞后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5.
对海洋中起伏运动(heaving)信号的时空分布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系统中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文章通过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对太平洋区域的heaving主要模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太平洋区域主要存在两种heaving模态: 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赤道东西两侧的温跃层异常信号反位相; 第二模态表现为赤道区域和副热带区域的温跃层异常信号呈现反位相变化的规律。本文对这两个主要heaving模态所涉及的物理过程进行详细讨论, 结果表明: 东西反位相模态主要是受赤道波动调节的结果; 而经向结构模态则主要是由赤道地区的波动和副热带区域的风应力旋度异常作用共同导致。此外, 我们还讨论了heaving模态可以通过海洋波动以及Ekman输送等过程对海盆尺度的热输送(振幅约为5×1014W)以及海洋热含量(振幅约为1.5×1020J)的再分配起到了关键的调制作用, 进一步表明heaving模态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基于MODIS数据的玛纳斯河山区雪盖年际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 -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d合成数据(MOD10A2)与DEM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高程带、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度的积雪覆盖率,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山区雪盖的年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鼎盛期积雪覆盖率在研究时段内形成两高两低的总体走势,2000/2001和2007/2008雪年为高值年,2...  相似文献   
997.
 应用探地雷达对巴丹吉林沙漠南部高大沙丘下伏地层进行了探测,在探地雷达剖面沿线采集湖相沉积样品进行光释光测年。对探地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图像解译,探地雷达反射波与沉积相有相关关系,根据探地雷达数据与沉积信息重建沙丘下伏结构与沉积环境。研究发现,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该测区下伏地形平坦,流沙覆盖区的风成沙是覆盖在古湖相沉积层之上的。样品光释光测年结果反映,在MIS 5e阶段和MIS3阶段,巴丹吉林沙漠南部存在大湖期或高湖面,之后湖相沉积物或钙质胶结层与风成沙因不同的干湿环境而交替叠积; 局部流沙覆盖区甚至在距今7 ka前后还存在有浅湖-沼泽环境。质言之,在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丘的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多次波动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王等明  周又和 《中国沙漠》2011,30(3):618-625
 密集颗粒流是颗粒介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运动状态,其内部单个粒子的速度波动通常是导致系统出现输运、混合、分离等宏观过程的微观基础,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定量描述是颗粒介质研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基于所建立的环形剪切颗粒流的离散元模型,首先分析了系统达到剪切稳定状态时不同局部区域内微观粒子速度波动的宏观统计特征;通过引入自扩散系数定量研究了剪切颗粒流内粒子扩散运动过程中的局部化和各向异性特征;最后讨论了局部剪切率、初始体积分数以及粒子间的摩擦系数对系统自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99.
从Scorer的背风波发生理论条件出发,首先考虑3层均匀干空气,利用WRF模式模拟出干空气条件下的小振幅拦截背风波动,波动主要发生在2~5 km的高度范围,波长为8 km左右,这与之前的观测和模拟结果相一致。分析表明:形成平稳背风波动过程中,存在能量波包向下游传播的性质,各位置振动的强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衰减。引入水汽进行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随着水汽增多,背风波动的波长会增加,且波动传播中所能达到的最大垂直速度有变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肖卉  沈瑱  刘杰  翟伶俐 《气象科学》2011,31(Z1):81-86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EOF)是正交函数分解方法的一种,其优点是可将某要素场分解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函数部分的特征向量及与空间无关的时间函数部分.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某空间点的多要素特征分析,得到的空间函数每个特征向量都反映了所有要素某种共性.本文则是利用EOF这一特性,选取连云港地区历年(1961-2007年)水稻各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