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性及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绍学  张建军  王晓东 《地理研究》2014,33(8):1467-1476
利用安徽省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了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表征各要素综合影响的气候适宜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温度适宜指数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日照适宜指数显著下降,降水适宜指数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气温、降水及其适宜指数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不尽一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自然状况下降水是制约夏玉米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夏玉米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近50年来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夏玉米气候适宜性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鲁西北平原农田耗水规律与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大型蒸渗仪观测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鲁西北平原典型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耗水规律。20年数据平均结果,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分别为457.6mm和411.7m,冬小麦平均日耗水量1.97mm,耗水量最大值6mm,夏玉米平均日耗水量3.18mm,最大耗水量4.8~6.0mm。夏玉米的耗水量有下降的趋势,可能为气候变化所致。同时,利用2年的同步观测数据对比了大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法的测定结果,涡度相关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耗水量变化规律、数据的随机离散程度小、时间分辨率高,但其测定结果偏低,观测方法或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待改进,订正后有望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基于MODIS NDVI的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以MODIS遥感数据为基础,选取2000、2005和2010年时间点,利用NDVI时间序列信息,结合西辽河流域不同作物物候历,运用决策树提取模型,获取西辽河流域春玉米、春小麦和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定量揭示了10年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2010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 965.08 km2,其中春玉米播种面积约占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92.28%,集中在西辽河流域下游地区;春小麦播种面积占比3.14%,以西辽河流域中游面积最大;大豆播种面积占比4.58%,以西辽河上游流域面积最大。(2)2000-2005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增加,涨幅达29.77%,集中在西辽河流域下游地区。其中,春玉米播种面积增长38.99%,春小麦播种面积减少39.04%,大豆播种面积增长21.27%。(3)2005-2010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缓慢,涨幅为5.18%,集中在西辽河流域下游地区。春玉米播种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春小麦呈现减少趋势,大豆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4.
宝丰县赵庄国土资源所成立于2003年,现有职工11名,辖区总面积44.63平方公里。该所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平顶山市国土资源系统"两整治一改革"先进单位、"宝丰县国土资源系统责任目标完成先进单位"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赵庄乡综合整治、信访稳定先进单位"。一把好手当家人  相似文献   
105.
有限灌溉对荒漠绿洲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嘉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10,30(4):891-895
对干旱环境下临泽荒漠绿洲春玉米进行了有限灌溉试验研究,旨在探究有限灌溉对绿洲玉米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全生育期灌水最少的处理MI1玉米籽粒产量比灌水量略高于它的处理MI2和灌水量较高的处理MI4增产25.7%和38.8%,但MI1与其他处理及对照间差异不显著。MI1处理全生育期灌水量最少,其产量不但未显著下降,反而高于灌水最多的对照CK。不同灌溉处理及对照间玉米穗粗、秃顶长、穗行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个别处理及对照间其他产量性状却存在差异,其中对照CK、处理MI5、MI1的穗长分别比处理MI4增加15.3%、13.6%和12.4%,对照CK和处理MI1、MI5的行粒数分别比MI4处理增加17.3%、13.9%和12.2%,对照CK的穗粒数分别比处理MI4、MI2和MI3增加19.3%、19.1%和14.5%,处理MI1的千粒重分别比MI4、MI5、CK增加26.9%、14.0%和14.0%。  相似文献   
106.
薛明霞 《地下水》2009,31(3):148-150
通过春玉米耗水田间试验,对不同耕作条件下春玉米的耗水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条件下春玉米进入同一生育期的时间不同;春玉米的生物量都是自苗期开始逐渐增大,到灌浆期达到最大,随后又逐渐减小;在春玉米生育期早期,蒸腾量随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大,后期则蒸腾量不随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时刻春玉米蒸腾量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地膜覆盖的无论植株重量还是亩产量均高于自然状态的.灌溉的比不灌溉的植株重量或亩产量都大.  相似文献   
107.
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经济欠发达,粮食总产位居前列,以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采用重心量算模型和空间变差函数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空间格局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的县区主要位于河南省东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高值位于西北地区,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距逐步扩大,重心从东南平原区向西北山地区转移,迁移轨迹符合耕地变化情况.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特征结构性上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粮食安全总体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而各向异性表现明显,其中以南北的差距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依靠青冈县农业局作物生育指标资料,以及青冈县气象局1991-2020年30 a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资料,根据青冈县自然环境特征,对青冈县玉米、大豆、万寿菊三种农作物生育期所需的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同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日照、水分等气候指标,了解作物生长规律,提高种植水平,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呼伦贝尔市农区2012年生育期降水、温度、土壤水分以及玉米生长发育等资料,分析了气候环境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雨水适宜,利于玉米春播生产;夏季水热同步,有利于玉米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0.
去年10月份以来,因降水偏少造成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严重气象干旱,涉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甘肃等多个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中央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相继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国务院专门开会研究,作出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