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达雪娟  伊海生  陈兰 《地质论评》2010,56(5):739-744
矿物和岩石的热释光是矿物晶体特征中研究程度较低的领域。将采自滇东南地区中三叠统的锰矿样品分类后进行热释光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上矿段褐红色锰碳酸盐集合体的热释光谱线多两峰型,前特征峰位于250~350℃之间,后特征峰位于350~430℃之间,且前峰的峰值明显低于后峰,热释光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最高温度——450℃处,前峰均存在,后峰偶有缺失;下矿段黑色锰氧化物集合体的热释光特征是在280~340℃处为第一峰,而在390±10℃范围内为一拐点,420±10℃处为另一拐点,使热释光谱线呈现阶梯状,但部分样品第一峰缺失。将上、下矿段同类矿样的热释光谱线对比发现:上、下矿段内部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具相似性,上、下矿段之间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几乎无可比性,说明矿石形成时所处环境对热释光谱线的影响大于矿物成分对矿石热释光谱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Since the 20th century, numerous Quaternary moraine dating methods have emerged, including lichenometric, moraine 14C, quartz sand thermoluminescence (TL),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and 10Be, 26A1, 36C1, 3H, 21Ne nuclide dating methods. These dating methods are widely applied to determine moraine ages and have provided a large dataset. Unfortunately each method has its defects.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se various dating methods and provide some comments.  相似文献   
23.
青海沱沱河地区水系密布、河网交织,沿主干水系河流阶地发育。对沱沱河沿岸不同地段河流阶地进行物质成分及古植物孢粉进行研究,确定了自63.1 kaB.P.(ESR)以来的晚更新世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两个古植被演化阶段,相应气候由温凉较干向温和较湿转变。详细的测年(TL、ESR)数据显示,位于基座阶地之上的阶地堆积物为晚更新世97.78 KaB.P.以来堆积而成,推断长江水系在研究区的形成与外泄地质时期为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24.
马兰黄土的热释光年龄:(Ⅵ).斋堂剖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虎候 《地球化学》1990,(3):264-269
  相似文献   
25.
东北印度洋沉积岩芯热释光与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加拉深海扇中扇的MD77181和下扇的MD81345岩芯沉积物天然热释光变化与古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岩芯记录的时间跨度约300 ka BP.将两支岩芯的热释光测量结果与δ18O、CaCO3含量和磁化率结果对比后发现,热释光强度与磁化率变化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它们与间冰期和冰期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表现为:间冰期,风化作用减弱,输入海洋的陆源性矿物减少,对碳酸盐的稀释作用低于冰期,热释光和磁化率同时降低.此时,热释光强度随碳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沉积物热释光主要来自于碳酸盐矿物的贡献,表现为海进沉积环境特征.在冰期,陆地风化作用加强,输入海洋的陆源性矿物增加,对碳酸盐的稀释作用增强,热释光强度随陆源物的增多而增强,热释光和磁化率同时增大.说明沉积物热释光主要来自陆源矿物,表现为海退沉积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26.
关中活断层和地裂缝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取该区活动断裂中的断层泥,并首次在几个断层面附近的劈理化黄土中取样测出热释光年龄。12个断层热释光年龄数据在20-240ka B P之间变化,证实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期间断层曾有一次活动,为本区断层的活动性提供了证据。本研究成果也为西安地裂缝的活断层与人工抽水双重成因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7.
章振铨  李志田 《吉林地质》1999,18(1):51-56,82
敦密断裂带是发育历史长、活动期次多的区域性大断裂,其形成时代及不同时代的活动性务学性质不同。为评价敦化及周围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借助于断层泥热释光测定、断裂气测量及地震、火山资料对断裂带的没部位做出了稳定和相对稳定的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28.
高要断裂的特征及其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要断裂是一条呈北东向延伸的由多条断裂组成的大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根据不同的活动特征又可将该断裂分为3段。经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并在断层面和钻孔的角砾岩岩芯中共取了5个样品作热释光测年,测定断层活动年龄距今均大于14万a,证明断层最后一期活动为中更新世断层年代,可视为非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29.
海相碳酸盐岩热释光作为潜在的环境替代指标,已用于第四纪海洋环境变化的研究,但能否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适用尚不清楚.中晚二叠世之交全球海洋环境剧变并导致了大规模的生物绝灭事件,是检验热释光这个新指标适用性的一个典型实例.本文测试了广西来宾蓬莱滩剖面瓜德鲁普统-乐平统(G/L)绝灭线附近地层的天然热释光值,发现碳酸盐岩的热释光强度明显高于硅质岩,说明碳酸盐是热释光的主要贡献者.研究表明,热释光强度变化与碳酸盐晶格中的Mn和Fe含量有关,Mn高、Fe低(即Mn/Fe高)对应于强的热释光.鉴于碳酸盐晶格较好地保存了海水Mn和Fe的原始信息,因而碳酸盐热释光能够灵敏地指示海洋环境和生物生产力变化.  相似文献   
30.
采集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源区、流通区、堆积区泥石流堆积物,利用热释光技术测定泥石流物质的残积热释光剂量,进行泥石流物质的释光退火机制研究.研究表明:泥石流物质释光本底值依源区、流通区、堆积区明显降低,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退火现象,进行泥石流的热释光测年是可行的,尤其对于低频泥石流堆积,释光测年的准确性更高.但泥石流物质的退火并不充分,需要进行本底值的矫正,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