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湘西震旦系留茶坡组炭质宏化石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表明,留茶坡组中部黑色页岩中化石呈炭质压膜状保存,主要包括长绳状或带状宏观藻:Chenlidenella spiralis gen.et sp.nov.,Longifuniculum dissutum Steiner,Erdtmann and Chen,1992,Longitaenina triphyllus gen.et sp.nov.,L.rhodina gen,et sp.nov.,L.lanceolatus gen.et sp.nov.;直立不分枝的管状 宏观藻Longfengshania elongata Duan et Du,1985,L.elliptic-ulum sp.nov,Paralongfengshania oblong sp.nov.Miaohenella hunanensis(Steiner,Erdtmann and Chen,1992),M.rhomba Ding,1996,M.taenina sp.nov.,Cystoculum catenuatus gen.et sp.nov.;末端存在二歧式分的丝状宏观藻:Sectoralga bibarb atus sp.nov.,S,typica Hu,1996,S.capillaceus sp.nov.,S.umbellulata Hu,1996和水母状化石Taoyuania ovatoides gen.et sp.nov.,Liaonanella giganta sp.nov.,Wulingshania canopse gen.et sp.nov.及蠕虫状化石Wenshanwania simplex gen.et sp.nov.等。从地层对比上看,上述化石可能与伊迪卡拉动物群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晚震旦世晚期留茶坡组中类水母化石的出现是我国晚震旦世生物演化史上一次重要事件,以类水母等软躯体动物和高分异度的宏观藻类共同繁盛为特色的生物群与国内外同期地层中的已知生物群面貌不同,显示出一种新的伊迪卡拉庭园,为此,本文将棋其合名为武陵山生物群。  相似文献   
42.
43.
祁漫塔格位于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区内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成矿时代多期,成矿作用复杂,亟需对本区各类矿产进行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厘定成矿系列,建立成矿模式,指导区域找矿再创新突破.为此,本次研究以成矿系列思想为指导,通过系统分析典型矿床特征,将祁漫塔格地区主要矿产划分为4个成矿系列,即中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石墨矿成矿系列、奥陶纪喷流沉积型钴-金-铋矿成矿系列、晚志留世-中泥盆世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成矿系列、三叠纪斑岩型-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热液型铁-多金属-贵金属成矿系列,并建立了4个系列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揭示了重大构造事件与成矿的关系,深化了中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早古生代大陆裂解、早古生代晚期大陆碰撞-伸展、三叠纪碰撞-伸展等构造体制的成矿规律认识,探讨了三叠纪集中成矿的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44.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翔  田景春  彭军 《沉积学报》2006,24(3):370-377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众多野外剖面详细观测及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研究区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主要沉积一套以砂、泥岩为主的碎屑岩,根据岩性特征、生物标志和地球物理特征,将塔里木盆地塔塔埃尔塔格组划分为滨岸和陆棚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进一步划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潮坪沉积,陆棚沉积体系以浅水陆棚沉积为特征,并就各微相的岩石类型、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塔塔埃尔塔格沉积期的平面展布特征,总体格局为南北向分带,东西向展布为特征。同时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塔塔埃尔塔格组滨岸、潮坪和滨岸-潮坪的沉积模式,在研究区以滨岸-潮坪的沉积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45.
留书塘铅锌矿矿床特征及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阐述了留书塘铅锌矿主矿体的特征,并将留书塘主矿体与桃林铅锌矿上塘冲、银孔山矿体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特征极为相似.在此基础上,用类比法对主矿体的深部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远景巨大.同时,对矿区及其外围的资源评价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R.taoyiangensis(=R.praeparabola)/H.simplex、O.commums、B.triangularis/T.laevis、U.austrodentatus、N.gracilis和Nankinolithus带的底部;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分别以A.ascensus和D.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GSSP)的对比,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的有关年代地层单位或名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说明,并按所划分的年代地层单位序列,依次指出了与上述各个阶时代相当的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的区域性界线层型剖面究竟定在何处,道保湾阶的命名、层型剖面和界线标志问题,以及钱塘江阶界线标志和精确对比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3个实验,分别比较了植核时间、植核贝龄、育珠模式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影响。实验I,设立A1、A2和A3组,植核时间分别设置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实验II,设立B1、B2、B3和B4组,植核贝龄分别设置1.0龄、1.5龄、2.0龄和2.5龄;实验III,设立C1、C2和C3组,育珠模式分别设置海区休养与育珠、池塘休养与育珠和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按常规技术植核,经1个月的休养期和15个月的育珠结束后,比较各组间休养与育珠的成活率、留核率、成珠率、优良珠率及育珠绩效值的差异。结果表明:植核时间、植核贝龄、育珠模式对植核贝的成活率和育珠绩效值均存在显著的影响(p值<0.05);对育珠贝的留核率、收珠率和优良珠率无显著性影响(p值>0.05);实验I,A1组(4月份植核)育珠绩效值最高,A2组(7月份植核)育珠绩效值最低;实验II,B2(1.5龄)育珠绩效值最高,B4组(2.5龄)育珠绩效值最低;实验III,C3组(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的育珠绩效值最高,C2组(池塘休养与育珠)育珠绩效值最低。马氏珠母贝适宜的植核时间为4月份,适宜的植核贝龄为1.5龄,利用池塘休养结合海区育珠能够有效提高育珠效果。  相似文献   
48.
在扬子板块北缘城口明中剖面及巫溪徐家坝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的硅质岩、泥岩中发现椭球状重晶石结核。其矿物组成主要为重晶石颗粒与作为"基质"的黄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通过重晶石岩石学、矿物学及锶同位素分析表明,重晶石结核形成于早期成岩阶段松软沉积物的孔隙水中。上升洋流带来丰富的营养及富钡物质,表层海水的高初始生产力促使生物繁盛,海水中的钡通过生物作用富集形成生物钡,生物钡(bio-barite)在埋藏过程中的硫酸盐耗竭区(sulfate depleted zones)通过硫酸盐细菌作用(BSR)溶解被激活提供了钡的来源。围岩岩性(黑色泥岩和硅质泥岩)表明重晶石结核形成于缺氧的环境中。上述研究对深入理解早志留世时期扬子板块北缘古海洋环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东昆仑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格尔木河西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构成火山通道侵出相,侵入到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碎屑岩系中,其形成时代对于造山带火山作用的研究和限定哈拉巴依沟组地层时代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 MS)方法,对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流纹英安斑岩中25个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5.9 ± 2.6 Ma,它被解释为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说明三道湾次火山岩所代表的火山通道为早古生代造山晚期牦牛山组火山岩形成时的火山喷发中心之一,而非晚侏罗世次火山岩。野外地质关系和次火山岩年龄可以限定哈拉巴依沟组形成于中志留世之前。   相似文献   
50.
采用沉积学和遗迹学的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留山盆地上三叠统太山庙组的沉积环境。结果显示:该组为一套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湖泊相含煤沉积,整个沉积经历了河流相—湖沼相—滨、浅湖相—深湖相—滨、浅湖相—半深湖相—滨、浅湖相的演化过程,显示该盆地经历了“下降—抬升—下降—抬升”的构造旋回演化过程。在该套地层中已识别出遗迹化石的4个属和4个种,包括Beaconites coronus,Cochlichnus surpuliformis,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Planolites montanus等,并详细讨论了该遗迹群落中Beaconites coronus在不同微相中的发育特征,推测其造迹生物最适宜的生境是滨湖环境。该项研究成果可为本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进而为矿产资源评价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