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5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167篇
测绘学   1813篇
大气科学   663篇
地球物理   671篇
地质学   2904篇
海洋学   434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6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中高层湿-比有效能量与雹云发生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宝俊等人将有效位能概念扩充到湿有效能量 ,给出了湿有效能量的近似表达式 ,发现这个物理量作为暴雨分析、预报中的一个指标 ,有较好的灵敏性。在日常业务预报中当出现强对流天气背景时 ,使用湿有效能量能区分未来是出现雷雨天气还是出现致灾冰雹 (指农业受雹灾面积在 1 0 0hm2 以上的降雹天气 ,下同 )天气。为此 ,我们选取历史上多例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探空资料 ,计算分析了湿有效能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寻找出判别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的预报判据。1 个例的选择  取两类个例进行分析 ,Ⅰ类为未来短期内出现雷…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探空和测雨雷达回波资料,对大连1994--2001年出现的165次10.0km高度以上的雷暴回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冰雹回波的探空阚值,为冰雹短时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造山作用概念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造山作用的特征标志出发讨论了Sengor造山带定义的缺陷, 总结了造山作用的六条特征标志,并给出了造山作用新的定义。该定义包括了造山作用的起因、特征标志和大地构造背景。评述了造山带陆内、陆缘、陆间三分法方案的不足之处和剪压造山带的单独设类问题,提出了造山带板内、俯冲、碰撞三分方案。针对碰撞造山带,笔者在总结探讨现有分类方案的优点的基础上, 提出碰撞造山带陆陆碰撞、碰撞增生、弧陆碰撞和无大陆型碰撞造山带四分法方案,其中无大陆型碰撞造山带是描述陆壳物质形成初期计体拼合聚合过程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4.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四川沐川县民主-太平-带含钼砂岩为一新矿化类型——沉积砂岩型铼钼(锇)矿点。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微-细晶鳞片状含钼矿物为晶质辉钼矿;高精度质谱分析发现辉钼矿中分散元素Re和铂族元素Os含量很高,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高精度Re-Os同位素测年证明辉钼矿形成年龄与含矿的中生代红物学和矿床学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琼西中元古代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分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其原岩为砂岩质泥质沉积岩夹火山物质。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在地球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是原始沉积化学分异作用的结果。对主元素、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及Sm-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表明,海南岛存在古元古代或更早的古老基底,抱板群变质沉积岩一部分来源于成熟度较低的古老地壳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含地幔火山物质较多的初生地壳,或与研究区大规模造山运动、构造-岩浆活动所伴生的地幔物质加入有关。初步研究显示,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能是造山带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区(扩张弧后或弧间盆地)大地构造环境下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07.
基于MAPGIS的掌上电子平板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有  徐世武 《地球科学》2002,27(3):289-292
在测量单位,采用电子手簿进行野外测量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电子手簿有个缺点就是只能记录点,无法查看所测图形。随着硬件的发展,使用掌上电脑,开发掌上电子平板,以其方便、灵活、图形可视性好、功能强大等优点可以取代传统的电子手簿。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和MAPGIS平台,根据界面图形化、格式标准化、图形可视化等原则,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集计算、采集、管理于一体的野外现场成图系统。该系统能够记录原始数据、图形以及属性,能够方便地注记文字;实现野外现场成图,无需内业进行编辑。同时,介绍了数据通讯、UNICODE编码、符号库设计、图形显示、修测等功能,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8.
MAPGIS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文有  谢琼 《地球科学》2002,27(3):319-322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特别是GIS应用的发展,对大比例尺数字图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的测图软件往往着重于制图的需要,很少考虑GIS应用的需求。在MAPGIS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开发性等原则,详细探讨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组织、工作流程,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测图系统。该系统具有野外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联接成图、编辑与修改及绘图等淡啤酒,在输入地物图形的同时,可以输入图形属性信息,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图式的图形,并自动生成和维护拓扑关系。输出成果数据可以直接进入GIS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09.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乔秀夫 《地学前缘》2002,9(3):141-149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 (图 1~ 3) ,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 (图 5 )。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 (170 0~ 12 0 0Ma)西起太行山北段 ,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 ,即燕山—泛河地震带 ,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 ,即古郯庐地震带 (6 5 0~ 6 0 0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 (指现在的位置 ) ,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 ,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 ,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 (图 6~ 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 ,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 ,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 ,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 ,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