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8篇
  免费   1014篇
  国内免费   2236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903篇
地质学   5604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施得旸  刘耀炜 《中国地震》2023,39(3):453-471
地下流体在地震孕育和前兆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地下流体对地震预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对地震孕震环境和发震机制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导致无法根据地表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准确预测地震。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地下流体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总结,介绍地下流体研究的几种经典模型,分析了地下流体在地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并探究流体前兆形成机制。研究工作对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研究温度如何影响流体以及在孔隙介质中的弛豫时间对准确利用井下高温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原油黏度评价、储层物性评价等十分必要.对于自由状态液体,在不含顺磁性物质时其弛豫机制主要来自于分子内核自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本文概述了由这种相互作用导出的自由流体弛豫BPP理论,总结归纳了依据BPP理论建立的原油弛豫时间与黏度、温度相关的经验模型;当原油中含有沥青时,由于沥青基团内包含顺磁离子,弛豫机制发生转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含沥青原油弛豫机理以及核磁共振随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在表面含微量顺磁离子的孔隙介质中,表面弛豫一般主导核磁共振响应,本文详细介绍了表面弛豫理论发展历程以及各类理论在温度影响表面弛豫方面给出的不同观点,特别是基于Korb模型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流体在玻璃珠表面弛豫时间具有不同温度特性的原因.此外对于具有多种造岩矿物和复杂孔隙结构的岩石孔隙,弛豫受温度影响机制复杂,本文概述了岩石孔隙流体弛豫时间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探索进展并指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地球发展早期有机高分子的地质合成环境是生命起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生命起源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对有机分子合成、相关地质作用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在远古地球环境中,适当的水、大气、岩矿及物化条件的组合,一定能够引发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生甚至是生命的诞生。地幔流体与地壳中的对流热液是生命产出过程中的重要舞台,整个岩石圈对生命的产出是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频谱分解得到的频率能量数据体进行属性提取,是烃类检测的常用手段之一.同步挤压小波变换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时频谱,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同步挤压小波变换为基础,提出了一套烃类检测方法,包括低频阴影检测、流体流动性估计以及高频能量衰减等,通过自适应选取优势频段,实现了多属性联合高精度刻画烃类的分布范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与现有钻井情况吻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现了对储层位置的高精度描述,对指导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核幔耦合对地球自由核章动的激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自由核章动(FCN)是地幔与液核相互作用的重要动力学现象,其激发机制涉及地表流体层、地幔和地核等圈层之间的耦合,此前研究多利用地表流体层角动量数据单独研究其对FCN的激发,对核幔耦合的影响考虑不足.本文基于角动量守恒理论分析了核幔耦合对FCN周期及振幅的影响,并结合多个大气及海洋角动量函数时间序列首次估算了核幔耦合在FCN激发过程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核幔耦合对FCN周期产生的固定和时变影响对FCN激发的作用均不可忽视,尤其时变影响可达几十个微角秒,对于进一步解释FCN时变特征非常重要;核幔耦合对FCN振幅的直接影响是地表流体层的激发与实测FCN不相符的主要原因,黏滞、电磁和地形等耗散耦合的存在对地表流体的激发振幅有67%左右的减弱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18  
大尹格庄金矿位于中国胶北地体西北部招平断裂带下盘的蚀变花岗质碎裂岩 (绢英岩 )带中 ,断裂上盘为胶东群变质岩系。金主要产于黄铁绢英岩和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 石英±碳酸盐脉 -细网脉中 ,构成细脉 -浸染状矿石。对蚀变围岩和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钾长石化岩 (钾长石 -石英脉 )和绢英岩 (第 I和第 II阶段 )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 CO2 -H2 O包裹体 ,而金 -硫化物矿石和石英 -碳酸盐脉 (第 III和第 IV阶段 )中 CO2 - H2 O包裹体数量逐渐减少。显微测温指示 ,钾长石化岩和绢英岩石英中的 CO2 - H2 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 2 80~ 36 0℃ ;而金 -黄铜矿和金 -方铅矿 -闪锌矿矿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 2 40~ 2 75℃和 180~ 2 5 0℃。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 ,第 I和第 II阶段的成矿流体含 10~ 2 5mol% CO2 ;而第 III和第 IV阶段的含 <5~ 10 mol% CO2 ,并含少量至可观数量 CH4,H2 S和 SO2 等。广泛的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以及缺乏较高盐度的水包裹体说明金很可能是以硫络合物和碳络合物形式被搬运。金的沉淀与温度下降、由裂隙的(重复 )开放引起明显的压力降低和原始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有关 ,具多阶段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997.
998.
王博  钟骏  王熠熙  陈石 《地震》2018,38(1):147-156
以南北地震带北段长时间、 连续并有多次震例记录的流体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 使用Molchan图表法对其与周边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计算了时间占有率、 预测效能和概率增益等参数。 结果表明, 南北地震带北段各台项的预测效能差别较大。 整体看来, 甘东南地区的观测资料检验效果较好, 表现为概率增益较大; 青海东部地区的多个测项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较好, 但概率增益较小; 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断裂附近两台项的报准率差别不大, 但概率增益、 时间占有率等却都不同。 此外, 从前兆资料变化时间上看, 短期异常和长期异常都较多, 中期异常较少。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地震地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MS 5.5地震前兆资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地磁和伽师55井深层水温均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①喀什地磁垂直分量逐日比、加卸载响应比均出现超限的高值异常;②中国大陆地磁台站在此次塔什库尔干MS 5.5地震前出现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③伽师55井深层水温出现弯曲型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弹性波在储层渗流场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是研究波场强化采油动力学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等效流体理论和饱和静态流体弹性波传播Biot理论,建立油水两非混相流体渗流条件下储层多孔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算例求解与分析,发现含油水两相渗流储层多孔介质中同时存在着3种纵波P1、P2、P3和1种横波S;受频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各波波速和品质因子呈现出不同变化规律,4种体波波速与频率、饱和度正相关,P1、P2波品质因子与饱和度正相关,P3和S波品质因子与饱和度负相关;最后,通过与传统静态弹性波模型结果对比,进一步分析了宏观渗流场对弹性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为揭示低频人工地震波辅助强化采油技术的动力学机理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