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淮梅雨期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应用1959—2000年江淮地区76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梅雨期月降水量进行REOF分解。将江淮区分为4个具有不同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区域,进而分别分析这4个区域梅雨期暴雨以上极端降水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周期振荡和突变性质。结果表明:4个区暴雨以上极端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日数最大值均发生在梅雨期,梅雨期极端降水呈上升趋势,且具有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江淮西南区梅雨期暴雨总量和暴雨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还存在明显上升突变现象;4个区梅雨期极端降水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92.
选取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的持续性特大暴雨洪涝个例,利用NCAR第二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逐日降水过程及其关键物理因子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式的侧边界条件由ECMWF的大尺度分析资料提供,模拟时间为1991年5-8月.模式范围包括东亚地区及相邻海域,水平分辨率为60 km×60 km,垂直方向为23层.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出1991年夏季东亚地区的逐日降水过程,特别是在江淮流域发生的异常降水事件.对一些关键物理变量和过程时空结构的分析表明,大气垂直速度和水平散度的时间演变与江淮流域的5次降水事件一致;形成异常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大气的水平运动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着东亚夏季季风的进退,RegCM2能够模拟出西太平洋副高的南北位置移动。而且,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出对水汽输送至关重要的低空急流的逐日变化。  相似文献   
93.
江淮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Zhen  刘红桂 《地震》1998,18(4):410-416
江淮地震区是以5-6级地震为主的中强地震活动区,其地震活动存在百年尺度和数十年尺准周期性,中强地震活动存在东移和逆时针迁移二种运动,1990年以来本区与华北及华南地区的交界带地震活跃。根据以上分析贝斯估计、地震复发的条件概率预测、下世纪初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位置估计在本区东部的南黄海海域,苏、皖交界也有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4.
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赵振国 《大气科学》1996,20(4):422-428
本文主要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季风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开始年的春夏季,对流层上部位势高度和副热带高压都处在由弱到强的转变状态,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少雨;秋季发生明显的趋势转折,秋季到次年夏季,对流层上部位势高度升高,副高增强西伸,除次年2、3月份全国大范围少雨外,其余月份大都为南多北少的分布型,这种分布形态在开始年秋季最典型。厄尔尼诺开始年、次年,长江中下游入梅期偏晚。  相似文献   
95.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与东亚大气低频振荡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陆尔  丁一汇 《气象学报》1996,54(6):730-736
本文分析了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期间东亚大气低频振荡活动。从低频振荡特征看,江淮雨量和东亚风场中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风场的振荡周期具有显著的地域和频域分布特征。从低频波的传播看,这一梅雨过程的两个异常阶段(5月下半月和7月上半月),东亚风场低频波的水平传播方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指出,低纬地区低频波虽有不同传播方向,但都将暖湿空气以低频形式输送到江淮以南,它与北侧的低频冷空气在江淮地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该地区以低频形式出现的3场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96.
1991年夏季大西洋东部海温异常对江淮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年5-6月大西洋东部海温距平分布和俄立冈州立大学三层全球气候模式,研究了大西洋东部海温异常对1991年6月江淮洪涝灾害的影响,并讨论了影响我国江淮降水的机制。结果表明,大西洋东部中纬度海温正距平和低纬海温负距平是造成江淮洪涝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
南方气旋是东北地区对江淮气旋、黄河气旋、渤海气旋和北上台风的总称,是东北地区产生大到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受它的影响产生的雷雨称为南方气旋雷雨。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大雨造成的飞行性能损失大于风切变,因大雨发生的飞行事故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1970~1976年,仅美国固大雨造成机毁人亡事故5起。1993年,世界民航因大雨造成的飞行事故占总事故的14%。而南方气旋雷雨多数伴有大到暴雨,产生雷雨的Cb云直接威胁飞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98.
简要介绍了上海GPS综合应用网(SCGAN)情况,分析了该网从2002年6月投入正常运行后,获取的2002年入梅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分辨率可降水量(PWV)资料,描述了PWV所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入梅过程和特点,以及把GPS/PWV同化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中的试验。  相似文献   
99.
水汽螺旋度及其在一次江淮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了新的诊断量--水汽螺旋度,并对影响水汽螺旋度变化的因子做了分析.利用MM5模式输出资料对2003年7月4日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水汽螺旋度与暴雨强度和暴雨落区都有较好的相关,螺旋度通量散度和湿螺旋散度对暴雨也有比较明显的指示作用,其中螺旋度通量散度对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指示作用都很好,而湿螺旋散度与暴雨落区对应得稍差.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1954-2005年太阳黑子数资料,把太阳活动作为地球气候的外强迫因子,采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太阳黑子数与江淮梅雨特征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与江淮梅雨的相关性存在南北差异,北部呈现正相关而南部呈现负相关,且正负相关性在时间序列上保持不变;江淮南部梅雨量与太阳黑子数有稳定的11年共振周期及0.5~1年的相位滞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与太阳黑子数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可能存在太阳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江淮梅雨这样一条过程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