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81.
近30年我国南方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 d或5 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o(纬度)×0.25o(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 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的标准,采用客观分析的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的PHREs 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 d,华南非台风影响的PHREs 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 d,这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的PHREs 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的PHREs 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的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的PHREs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2.
"2008.4.9"江淮气旋后部大风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素清 《海洋预报》2009,26(4):37-43
受江淮气旋入海和冷空气共同影响,2008年4月9日白天浙江省中北部内陆地区出现7~9级,沿海地区出现9~11级偏北大风。通过物理量诊断分析发现,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和强暖平流使地面江淮气旋发展,降水凝结潜热释放形成反馈机制有利于气旋发展。气旋入海后引导后部冷空气南下,大的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形成地面大风。同时,9日白天的晴好天气使底层受热,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加大了地面的风速。  相似文献   
83.
以周晓平研制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数值模式为基础,编制成一个套网格模式,并对1991年7月2 ̄3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加强,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并激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该区暴雨的主要原因;在该过程中,热成风平衡遭到破坏,其非热成风平衡部分伴随相应的二级环流,也有利于垂直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84.
徐群  施丹平 《大气科学》1993,17(4):462-468
上年6月南方涛动指数(SOI)和盛夏(7-8月)我国东部季风雨带位置及江淮下游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经过分析,发现此种遥联是通过长达15个月的如下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偏强(弱)的南方涛动会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偏低(高);此种趋势会从上年6月持续到次年初春,而同时冬季中太平洋中低纬经向海温梯度(△T)即趋向减弱(增强),向中高纬的热量输送偏少(多).△T和随后春夏各月北半球100hPa高度场和500-100hPa厚度场的相关计算表明,正高相关区从热带中太平洋区逐步向东亚中纬输送,这可能反映出高空热量经由一系列行星波西传并于盛夏抵达东亚中纬,从而影响到100hPa层青藏高压东部的伸缩、我国东部季风雨带的南北位置和江淮下游的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85.
86.
江淮流域大气水分特征与旱涝关系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丽青  高国栋 《气象科学》1993,13(2):164-173
本文利用全国125个探空台站1980年(涝年)和1985年(旱年)的一日二次的探空资料计算了江淮流域大气中的水汽通量。通过对其年变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旱、涝年份水汽输送的特点。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对于旱涝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旱、涝年份的水汽输送场存在明显的差别。夏涝年,水汽输送最大中心及雨带均停留在江淮一带。而夏早年,水汽输送最大中心及雨带则明显偏北。并且发现,在水汽输送场上的可降水量最大中心、水汽辐合带及水汽辐合量最大中心也与雨带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7.
1991年江淮早梅及其与过赤道气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1991年江淮早梅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5月第4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夏季风影响到江南,江淮地区入梅,比常年早二十多天;这与120—130°E间异常地出现较强的过赤道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1991年初夏江淮大水前,北半球环流的异常与太阳上的一系列质子耀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阳上连续不断的质于耀斑爆发是1991年初夏江淮大水的重要天文因素.太阳质子耀斑可能触发或加剧了极涡的冷空气南下,低空西南急流的东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移过程.由于冷热气流多次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相遇.因而形成了频繁的暴雨和特大暴雨过程,造成了江淮地区的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89.
1991年江淮暴雨期间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利用T42L9模式对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暴雨期间旬和月平均环流异常的动力延伸预报(DERF)试验和利用OSU-AGCM进行青藏高原热力异常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指出T42L9模式对造成暴雨的环流异常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并证实高原的热力异常是引起江淮暴雨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0.
江淮流域旱涝灾害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气象卫星遥感、数值预报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制开发了江淮流域干旱洪涝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详细分析降水对旱涝演变趋势的影响并建立了模型;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动力释用技术方法研究,研制了中短期面雨量预报系统,将上述研究成果集成,最终形成江淮流域旱涝遥感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