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878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543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1309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37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山东夏甸金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研究表明:尚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其主要判别标志有:(ⅰ)深大断裂标志;(ⅱ)基性脉岩与矿脉交切和相伴标志;(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ⅳ)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ⅴ)幔源流体多层循环沟通标志。针对幔源流体总体循环系统特征与岩浆热液和天水的有机联系,将含矿流体划分3个子循环系统:(ⅰ)地幔富C,H,O,CO_2流体循环子系统;(ⅱ)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子系统;(ⅲ)浅-表部富硫流体循环子系统。各自成矿功能主要受制于构造动力背景。  相似文献   
62.
为正确区分腐泥煤与腐植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山东淄博煤田10个地质勘探钻孔中共生的腐温煤与腐植煤样品的水分、硫含量、发热量、灰产率及灰成分、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与共生的腐植煤相比,大部分腐泥煤具有低硫、高灰、高密度、富含微量元素等特点。二者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明显差异是因为其成煤物质基础不同。  相似文献   
63.
沉积物容纳了来自流域自然风化及人为排放的各种金属元素,成为一个潜在的“化学炸弹”。微生物以其体积小、繁殖快、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可以大大地改变微量金属在环境中的分布。铁在陆地水体.沉积物环境中具有很高的丰度、合适的电化学特性,在好氧、厌氧转换的界面环境中强烈地推动了早期成岩作用。本文针对铁在亚表面水环境中的重要性,侧重介绍了沉积物.水界面的铁的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蓄积在沉积物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重新分布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4.
Sedimentological, cyclic-stratigraphic, paleomagnetic, and clay-mineralogical studies on the early Oligocene Yaxicuo Group in the Hoh Xil Basin, the largest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ovide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paleoclimate changes. A 350-m thick section in the middle-lower Yaxicuo Group was analyzed to reveal the climatic history that occurred in the Hoh Xil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 interval 31.30-30.35 Ma, dated with the paleomagnetic chronostratigraph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d and cold climate dominated the Hoh Xil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 in general, being related to the global cooling and drying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earliest Oligocene. Within this period, relatively warm and wet climate accompanied by strong tectonic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31.05-30.75 Ma interval; while add and cold climate and relatively inactive tectonics occurred in the 31.30-31.05 and 30.75-30.35 Ma intervals. Furthermore, spectral analyses of high-temporal resolution paleoclimatic records show orbital periods including eccentricity, obliquity, and preces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paleo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early Oligocene in the Hoh Xil region were forced by both tectonic activity and orbital periods.  相似文献   
65.
重塑非饱和粘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粘聚力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准线性的。内摩擦角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弱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66.
The sedimentology of the Northwestern Sudan consists of lower, middle and upper cycles. The lower and upper cycles are composed of intercalated fluvial and shallow marine facies, whereas the middle cycle consists entirely of fluvial and glaciofluvial facies.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ower and upper cydes consist of quartz and lithic arenite sandstones, whereas the middle cycle consists of arkosic and lithic arenite sandstones. The lower and upper cycle sandstones reflect derivation mainly from recycled orogens with minor contribution from craton interior provenances. However, the middle cycle sandstones indicate derivation from basement uplift, transitional and mainly recycled orogens provenances.  相似文献   
67.
南海上层海洋热结构的年循环与半年循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南海内区的三个ATLAS(Autonomous Temperature Line Acquisition System)锚碇浮标资料(1998年4月~1999年4月),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南海上层海洋水温年循环、半年循环加以分离,发现无论在年循环还是在半年循环尺度上,18°N附近SCS1站与13°N附近SCS3站的水温变化次表层与表层呈反位相;15°20′N附近SCS2站水温变化基本上次表层与表层同位相.这说明不同区域上层海洋热变化受不同的正压与斜压模态控制.其次,SCS2、SCS3两点水温年循环振幅均在次表层达到极值;而SCS1在表层达到极大值,在100 m深度达到次极大值.3个站位水温半年循环振幅极值均出现在次表层内,这说明该层内的水温半年循环在温度变化趋势中所占的权重比在表层的权重大.  相似文献   
68.
严邦良 《大气科学》2003,27(3):354-368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纬向平流项-u′(δ)(T+T′)/(δ)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u′) 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u′超前Nio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反射造成的.Sverdrup 平衡时所产生的地转流(ur)与东、西边界反射所产生的地转流(ur)的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反的,同时ur与风应力强迫之间大约有9个月的滞后时间(Kelvin波从180°E出发经东边界反射产生的Rossby波到达180°E时间).在模式ENSO事件消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后,边界反射产生的调整过程变为主要过程,u′主要由ur来决定,这样就造成了u′的反向先于Nio区SSTA的反向.它实际上是海洋的调整过程与风应力强迫之间滞后关系的一种反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取消东边界反射,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短一年(3年).取消-u′(δ)(T+T′)/(δ)x,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长2年(6年).  相似文献   
69.
水温气象条件对苜蓿生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是世界范围内栽培和利用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亦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理想草种。3年定位观察表明,不同苜蓿种的生物产量均受气象条件的制约,水分条件是主要限制因子,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唯一提高苜蓿生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日照市气候变化及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日照市五莲县近30年来温度、水分、光照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及其对日照茶树生长的影响,发现日照市气候基本能满足茶树生长条件,为大力发展日照茶叶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