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9篇
  免费   2635篇
  国内免费   3040篇
测绘学   1200篇
大气科学   5528篇
地球物理   2527篇
地质学   3615篇
海洋学   2342篇
天文学   286篇
综合类   1019篇
自然地理   2817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520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034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879篇
  2008年   957篇
  2007年   869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753篇
  2004年   584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42年   5篇
  1936年   8篇
  193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温变化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台风模式中采用周平均海温和多年的月平均海温,对一些台风个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数值模式中影响台风路径的海温因子变化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水阳江洪峰与强降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1964-1999年水阳江水位和雨量资料,分析水阳江水位、面雨量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特征。结果表明,6月平均面雨量为241.5mm,7、8月平均面雨量分别为186.5mm、155.7mm。宣城出现13次超警戒水位过程;新河庄出现25次超警戒水位过程,且连续超警戒水位日数长。洪峰出现前一周为连阴雨天气,一周平均面雨量为164.5mm。季内日面雨量存在60天周期变化现象,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存在60-120天周期变化;1999年宣城日平均水位的小波分析结果为60天周期变化,与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功率谱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3.
花粉浓度预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玉荣  刘彬贤  刘艳  庞立  王志良 《气象》2002,28(6):56-57
重点探讨气候和植物对空气中花粉浓度的影响。通过对天津市河西区气象铁塔站、和平区南京路站1999年4月-2000年10月花粉观测资料分析表明:一年中花粉浓度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经统计分析得出:当日花粉实况、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距平与未来25小时花浓度相关显著,用基作因子分别建立了春季、夏秋逐日花粉浓度预报主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76,均通过F检验。同时利用降水、风、云量气象要素以及植物物候加以订正,作花粉浓度预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94.
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第四纪硅藻及其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家英 《地质论评》2002,48(5):542-551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硅藻植物群的研究,建立了西太平洋边缘海一个新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硅藻生物地层图式,根据硅藻化石中具有指示意义的硅藻种的分布和生态变化(暖水种和冷水种),划分了8个硅藻组合带,其硅藻组合带分别在不同的高低海面环境下形成的,根据ODP1144站位氧同位素(OIS)测定结果,8个硅藻组合带与OIS 1-8期相对应。1、3、5、7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1、3、5、7期,间冰期是以热带和亚热带硅藻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的沿岸硅藻为特征,反映高海平面温暖的气候条件;2、4、6、8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2、4、6、8期,冰期是以亚热带,热带和出现较多冷水硅藻为特征,反映低海平面较冷气候条件,硅藻丰度值的变化与冰期和间冰期有关,可以证实间冰期时期高的海平面和较低的生物生产力以及冰期时低的海平面和高的生物生产力,而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又与沉积时期沿岸流或上升流的强弱及水团活动有密切关系,进而揭示该区古海洋环境的演化与季风强弱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温室效应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3-0.5℃,这种增温幅度与温度效应的预报结果相一致。也与气候变化的自然幅度相一致,由于温室气体效应,现代的气候变化与过去气候变化已有本质不同,经过进一步研究,多数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变化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增温幅度存在普遍适应的规律。冬季大于夏季,高纬度大于低纬度,陆地大于海洋。植物种群的更新及迁移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土壤的形成更将远远落后于气候变化,过渡带的生态系统将长时期内存在,它们将是不稳定的,脆弱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可能会因此加快,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也许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6.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生态需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干预,导致季节性淹没区减少,天然湿地丧失,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以流域整体性理论、物种多样性理论、物种耐性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天然植被生态系统通过削减洪峰、增补枯水和截留污染物的作用,来影响流域的水量分配和水质改善,使流域受水分不足威胁的程度降低,即在更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上,保证了流域对生态水的需求。因此,为了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保护湿地、河溪森林植被、水陆交错带等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97.
998.
杨天南  彭阳等 《地质通报》2002,21(6):308-314
旅大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东部南缘,处在中国南北两大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范围内。该区早期变形结果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两个上盘向北正滑的强变形带分割的3个褶皱构造岩片。在三维空间内变形特点均有差异:从上到下、从南往北、从西往东应变量递减。这种变形特点表明在板块俯冲体制下,上盘板内的变形是不均匀的。该期变形可能与扬子板块向北深俯冲碰撞过程相联系。  相似文献   
999.
陈晋  何春阳  卓莉 《遥感学报》2001,5(5):346-352
以光谱直接比较为基础的变化向量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在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方法确定变化和非变化像元的基础上,提出了参考图像分类并结合变化向量方向余弦最小距离分类的变化类型确定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变化类型的判断精度达到70%以上,显示了新方法的优越性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NOAA NDVI数据集监测冬小麦生育期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探索了利用NDVI研究作物生育期的方法,对黄淮海冬麦区的返青期、抽穗期、成熟期进行了估测,并利用地面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DVI数据对大范围农作物生育期监测是可行的。冬小麦遥感反青期由南到北依次推迟,符合春季绿波由南到北推移规律。对冬小麦遥感生育期年际变化分析表明,黄淮海平原返青期变化相对较大,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变化较小。根据历年月平均温度与返青期分析,冬小麦返青日期与2月份平均温度密切相关。对于局部地区,利用5d合成1km分辨率数据,且按农业生态分区分别制定生育期判别标准,估测效果将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