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860篇
测绘学   423篇
大气科学   1184篇
地球物理   423篇
地质学   1005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212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海、东海海区水体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半分析模型是水色遥感反演算法的研究热点,而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对建立半分析水色反演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参数.通过对黄海、东海海区的水体固有光学量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水体总后向散射系数与水体总散射系数的关系为乘幂关系,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随光谱变化的指数在高低浑浊度水体有很大差异,并初步得到黄海、东海海区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的关系,从而为水色半分析模型建立和水光学辐射计算提供一组散射特性模型.  相似文献   
32.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 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南沙群岛海域水体漫衰减系数Kd(490)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南沙群岛海区水体Kd(490)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Kd(490)的垂直分布与同步测量的海水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有很强的相关性;Kd(490)的垂直分布反映出该区域海水存在较强的分层现象,研究中还发现上行辐亮度漫衰减系数KL(490)与Kd(490)垂直变化趋势相当一致,但是以二者达到最大值的深度为界,上层水体的KL(490)值稍大于Kd(490)值,在这一深度以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一种用光学方法对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叶绿素-a、黄色物质、石油)进行测量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可同时测量海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相似文献   
35.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气中气溶胶微粒是一种重要的大气微量成分。气溶胶光学厚度也是大气校正所需的重要大气参数,同时也是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的数据产品。由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较大,所以如何准确获取大气校正和卫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所需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则是至关重要的。在简述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并结合2002年6月HY—1南海实验数据来阐述现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36.
南极中山站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1998年3月7日至1999年11月23日历时21个月,在南极中山站连续采集89个海洋气溶胶样品,本文提供全部样品的13种化学元素Cu、Pb、Zn、Cd、Fe、Al、Mn、Cr、V、K、Na、Ca、Mg含量的实测值.研究表明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份的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富集因子等方法判别不同时间段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份的来源。  相似文献   
37.
初步探讨了光学遥感应用于海洋动力过程探测的可能性以及水动力学调制对海洋动力过程光学遥感成像的影响.阐明了Kelvin尾迹的横波在光学遥感影像中成像的原理,并利用深水环境下波速与波长的关系探测了IKONOS影像和航天飞机照片中船只的航速.  相似文献   
38.
39.
利用2002年10月~2003年8月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数据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和华南沿海及海上能见度观测数据,对华南海域连续的、长时间序列的能见度遥感监测和定量反演进行了试验。将MODIS影像分为:晴空(Ⅰ);雾和低云(Ⅱ);有降水积云(Ⅲ)和其它(Ⅳ)4类,并按照通道间相关性最小和与大气水平能见度相关最大的原则进行通道筛选。初步分析表明,水平能见度确实与MODIS卫星表观反照率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通道筛选和特征因子提取,建立分类的反演经验模型进行大气水平能见度的遥感反演,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Ⅰ和Ⅲ类大气状况条件下,能见度的反演结果较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和0.9,远大于95%信度检验水平),而大气状况较为复杂的II类反演精度较低,相关系数只有0.5(仅达94.2%显著性检验水平)。由此可见,对于海上下垫面均一、而大气状况复杂的遥感反演问题,根据大气状况分类简化的统计反演是较为有效的1种方法。同时,对大气的辐射消光特性的了解和MODIS通道特性的分析,也是决定反演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利用1997-1999年间8月份台湾海峡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海水光学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类型、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水光学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类型主要分为5种,大部分随深度而递增;光学衰减系数等值线基本与岸线平行,水平梯度自北向南、自近岸向外海递减,近岸等值线密集,而外海稀疏;影响台湾海峡光学衰减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县浮物质(主要含浮游生物)和海流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