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大亚湾红树林与海岸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缪绅裕  王厚麟 《台湾海峡》2001,20(2):251-258
光镜下观察了大亚湾地区红树林及海岸20种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特征及部分植物气孔器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大部分植物仅下表皮具气孔气孔类型有无规则、平列、环绕、横列和四轮列型;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不同植物间变化较大;保卫细胞以卤蕨最大,阔苞菊最小;气孔开张度以桐花树最大,阔苞菊最小。高盐度对秋茄、木榄幼苗叶片气孔器的发生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海芒果、海漆的气孔器发育为周源型,而木榄、秋茄为中源型。多数真红树植物气孔在表皮下陷,发生于保卫细胞形成之后,气孔特征及其发育表现出生活于相同海岸带的不同植物既有相似性又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52.
针对现有公路长隧道通风排气不良的状况,结合国内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能力,提出一种新式、经济的通风排气孔的构想,探讨公路长隧道通风排气孔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认为该通风排气孔构想不仅在交通工程,而且在矿山巷道、国防洞库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南云  柳益群  周鼎武  周宁超  焦鑫  周鹏 《岩石学报》2016,32(6):1901-1913
火山岩气孔和裂缝填充物作为热液流体活动的产物,携带着流体沉淀时的物理化学环境信息。本文通过钻井岩芯、岩石薄片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手段,对新疆三塘湖盆地晚石炭世火山岩气孔和裂缝填充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两类气孔填充物:一类气孔填充物的矿物类型多样,包括绿泥石、绿鳞石、片沸石、柱沸石、浊沸石、丝光沸石、方解石、赤铁矿,矿物填充序列为绿泥石/绿鳞石→沸石→方解石,主要赋存于熔岩层上部蚀变较为强烈的灰褐色安山岩中;另一类气孔填充物主要为蒙脱石,局部可见石英,矿物填充序列为蒙脱石→石英,常赋存于熔岩层中下部蚀变较弱的深灰色安山岩中。裂缝填充物分布具明显的分带性,其中由沸石、方解石、绿鳞石填充的脉体主要发育于灰褐色安山岩中,而石英脉仅见于深灰色安山岩中。根据气孔和裂缝填充物的沉淀序列及特定矿物稳定范围,结合岩石蚀变程度,笔者认为灰褐色安山岩火山岩气孔和裂缝填充物为低温碱性流体沉淀的产物,而深灰色安山岩气孔填充物为火山物质水化蚀变的产物,局部受到后期硅质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临界孔隙度及其孔隙介质的研究均为测试分析的实验方法,如何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取孔隙流体介质临界点、流体和骨架的弹性参数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提出了求取临界点、流体和骨架弹性参数的数值计算公式及方法,并结合含气样品测试数据实现了这种数值计算。首先,基于孔隙度≯为白变量,而密度ρ,密度与横波速度平方的乘积ρVs^2和密度与纵波速度平方的乘积ρVp^2均为函数的三个线性方程,从每个线性方程中的两个系数的有机组合得到求取有关弹性参的线性数值计算公式。然后,详细阐述了数值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把室内含气砂岩数的线性数值计算公式。然后,详细阐述了数值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把室内含气砂岩样品测试的整体介质密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作为数值计算的输入数据,求取了临界点和流体及骨架共计11个弹性参数的具体数值。通过数学方法的计算数据与实验方法的测试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数值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求取含气介质临界点、流体和骨架弹性参数的“数值计算公式及方法”含义清晰且形式简洁,为孔隙流体介质的数值计算分析和流体属性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5.
兰州九州台四种绿化树种抗旱性机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兰州市九州台四种绿化树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Cheng f.)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的多项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①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和沙枣的水分饱和亏、束缚水、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沙冬青和刺槐,而水势较低。②沙枣一日内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低于其他三种树种,水分利用率高于其他三种树种。(3)用隶属函数法对四种树种的水分生理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柠条的抗旱性最强,其次为沙枣,沙冬青,刺槐最小。  相似文献   
56.
杨淇越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14,34(2):419-425
C4植物以其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表现出较强利用荒漠环境有限降水的能力,但对其气孔行为和气体交换对降水响应的理解并不深入。本研究选择荒漠区沙丘上6~7年生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利用自制的降水拦截设施,将每次降水事件后样地中接受的降水量分别减少和增加10%、20%和30%,形成包括对照在内的7个降水梯度,研究梭梭气孔导度(Gs)与净光合速率(Pn)对典型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6~12mm的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集中在50cm土壤深度范围内。降水量每增加10%,Gs和Pn分别增加9.17%和4.17%;Gs和Pn在降水前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趋势,峰值出现在降水后第1天,两者与土壤水分含量(SVWC)、空气相对湿度(RH)以及水汽压差(VPD)显著相关。降水后梭梭黎明前叶水势在-2.08~-2.74 MPa时叶片气体交换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而当叶水势降至-3.16MPa以下时主要受非气孔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7.
植物夜间蒸腾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理论认为植物在夜间由于气孔关闭而不会发生蒸腾现象,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些植物在夜间会开启气孔并且有蒸腾失水.夜间蒸腾通常为日间的5%~15%,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夜间蒸腾能够占到日间蒸腾的30%以上.夜间蒸腾的控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涉及了不同层次的控制变量.除与植物固有的基因因素有关外,夜间蒸腾还受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如水汽压差、风速、土壤水分、大气CO2浓度和根区土壤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汽压差是夜间蒸腾最重要的环境驱动因子.夜间蒸腾水分损失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意义,该过程可降低植物叶片水势,导致黎明前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势不平衡,抑制水力再分配,影响生态水分平衡,增强植物的养分供应,影响植物生产力和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58.
《高原气象》2021,40(3):632-643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和Model 1505植物压力室对河西走廊中部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优势种C_4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C_3植物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的水分交换过程和叶片水势(Ψ)变化进行了观测试验,对比了荒漠植物生长季降水前后水分传输因子的变化;模拟了气孔导度对主要环境因子和叶片水势的响应;从饱和水汽压差(VPD)对气孔导度的制约作用研究了荒漠植物蒸腾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影响3种灌木气孔导度的主要因子依次为VPD、气温(T)和Ψ,气孔导度随着VPD和T的升高而降低,随着Ψ的降低逐渐减小;不同荒漠植物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和叶片水势的综合响应模拟研究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气孔导度日内变化,C_3植物泡泡刺对这些因子变化的响应比C_4植物梭梭和沙拐枣更敏感;通过类比于欧姆定律,表明可用气孔导度和VPD的乘积来对蒸腾速率进行线性模拟,相关性很强。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针对CoLM、CLM3.0模拟结果的差异,就二者采用的不同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导致模式模拟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对植被覆盖度、冠层水、热、辐射传输以及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等物理过程的处理有所不同,而CoLM模式对这些过程的处理更吻合实际.将CoLM的相关方案移植到CLM3.0进行的一系列数值试验表明,新方案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CLM3.0的模拟效果.此外,两个模式还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不同的优化与叶面和冠层空气潜热传导率以及与土壤水文等过程有关的参数化方案,可能是导致模式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干旱胁迫对夏玉米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承玉2号、鲁单981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玉米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等指标随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夏玉米干旱的生理生态变化监测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在土壤含水量70%左右时,随着土壤相对湿度的下降,上述3个夏玉米品种仍能保持其叶片水分状态。郑单958、承玉2号、鲁单98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土壤水分中等条件下最大,分别为39.9、38.8、38.4μmolCO2/m^2·s;在土壤相对湿度较低时,郑单958、承玉2号、鲁单98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趋势明显(P〈0.05)。叶片水势变化规律为:在土壤相对湿度〉90%时,对水分胁迫郑单958、承玉2号不敏感,鲁单981敏感;在土壤相对湿度〈70%时,水分胁迫条件下承玉2号不敏感,而鲁单981、郑单958敏感。气孔导度(g1)变化规律:随着水分胁迫加剧,3个夏玉米品种气孔导度均下降,在土壤水分较高时,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土壤水分较低时,气孔导度明显下降(P〈0.01),细胞间隙CO2浓度(Ci)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而上升。上述结果表明:与叶片的光合和水分状况相比,夏玉米的气孔对土壤水分的匮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