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4篇
  免费   2775篇
  国内免费   3298篇
测绘学   731篇
大气科学   8654篇
地球物理   1964篇
地质学   4755篇
海洋学   1086篇
天文学   145篇
综合类   789篇
自然地理   158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507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831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835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913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852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772篇
  2002年   724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554篇
  1999年   505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77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99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290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6篇
  1938年   3篇
  193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对冲绳海槽1984-1990年的实测热流值,利用数字滤波方法计算,得到反映该区深部地壳热状态的区域热流值为80-160mW/m^2,用B样条函数法对其作数值模拟,计算出海槽地温场模式,并以此研究冲绳海槽海底高热流的形成机制,得出冲绳海槽热流值的区域性变化与綦中地质构造格局呈正相关,高热流是该区现代构造活动所致,其明显特征是地壳减薄,地幔上拱等结论。  相似文献   
92.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时间分别在1.8-1.6MaBP和1.0MaBP左右,第一阶段,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二阶段,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测气候转型时期环境转变是这两次人类迁徙浪潮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3.
好望角附近海域春季大风的几种主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普查和分析,概括出了春季好望角附近海域三种主要大风出现时的模型图,并以一个月中逐日4次船舶测风报告为例,分析了好望角大风的某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4.
海坛海峡二维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坛海峡为南北狭长型海峡,海峡内潮波属于前进波.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浅水波数学方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得到数值解,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动边界技术,成功地模拟了海坛海峡的前进波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和潮流平均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口M2分潮高潮时间比南部湾口早约5~6min,等振幅线范围约为2.12~2.15m.海峡内流速分布呈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最大流速1m/s左右.  相似文献   
95.
卫星高度计海上定标场及定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广  林明森 《海洋通报》2007,26(3):87-92,116
介绍了卫星高度计定标中海面高度和后向散射系数的定标方法。在后向散射系数的定标中介绍了利用有源定标器和微波辐射计定标两种方法。结合卫星高度计的特点,提出了海上定标场选取所需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目前比较成功的几个定标场及其定标结果,旨在为我国今后发射的卫星高度计绝对定标和定标场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一、ERB卫星观测的历史和现状 地球-大气系统(下简称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辐射能交换是影响地球气候演变和异常的决定因子,所以地球辐射收支(ERB)历来是气象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了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观测地球辐射收支的问题。人类第一颗用于气象观测目的人造卫星——探险者7号(Explorer-7)装载了用于ERB观测的仪器——威斯康星半球型黑白传感辐射计,用于观测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地球和大气反射的短波太阳辐射及地球和大气的放射长波辐射。在其后的实验气象卫星(TIROS系列卫星)、NOAA第一代极轨业务卫星(ESSA系列卫星),NOAA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ITOS/NOAA系列卫星)、NOAA第三代极轨业务卫星(TIROS-N/NOAA系列卫星)、NOAA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OES系列卫星),以及 NASA(国家宇航局)的试验卫星——NIMBUS(雨云)系列卫星上先后装载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用于或可用于ERB观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97.
本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台风(热带气旋)各种不同路径中,低层环境高度场和风场上的差异,提出了可用于业务科指征,经独立样本预报试验表明这些简明指征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对这些简明指征可用行业务预报的理论依据和局限性也作了粗略讨论。  相似文献   
98.
渤海湾及其附近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d环境背景值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渤海湾及其毗邻河口区10柱岩芯样细颗粒(<0.063mm)(GF 1983-1985年采集)中重金属含量特点,结合^216Pb年代学编年资料,用未受人类影响沉积层中元素含量,藉统计学方法获得渤海湾岩芯样中Cu,Pb,Zn,Cd的分布类型,并根据各区重金属的含量水平,用t检验法获得了渤海湾Cu,Pb,Zn,Cd的环境背景值。  相似文献   
99.
李天坚 《海洋预报》1991,8(2):50-55
本文根据1949~1988年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资料及珠江河口滨海区主要台风潮位站的同步资料,分析了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建立了35~49小时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方程。预报方程的精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