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2篇
  免费   2117篇
  国内免费   2600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7163篇
地球物理   777篇
地质学   5020篇
海洋学   1149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32篇
自然地理   2674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562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812篇
  2013年   699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919篇
  2007年   834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632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337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55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ERB卫星观测的历史和现状 地球-大气系统(下简称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辐射能交换是影响地球气候演变和异常的决定因子,所以地球辐射收支(ERB)历来是气象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了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观测地球辐射收支的问题。人类第一颗用于气象观测目的人造卫星——探险者7号(Explorer-7)装载了用于ERB观测的仪器——威斯康星半球型黑白传感辐射计,用于观测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地球和大气反射的短波太阳辐射及地球和大气的放射长波辐射。在其后的实验气象卫星(TIROS系列卫星)、NOAA第一代极轨业务卫星(ESSA系列卫星),NOAA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ITOS/NOAA系列卫星)、NOAA第三代极轨业务卫星(TIROS-N/NOAA系列卫星)、NOAA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OES系列卫星),以及 NASA(国家宇航局)的试验卫星——NIMBUS(雨云)系列卫星上先后装载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用于或可用于ERB观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82.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30~1979年NCDC海洋船舶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区恶劣天气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是不同的;在东北和西南季风期间,台湾东北和西南海区也有差异。影响恶劣天气条件的分布因子非常复杂,主要是季风和极锋、天气系统、冷暖洋流及地形等因子。  相似文献   
83.
李天坚 《海洋预报》1991,8(2):50-55
本文根据1949~1988年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资料及珠江河口滨海区主要台风潮位站的同步资料,分析了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建立了35~49小时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方程。预报方程的精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84.
85.
位于海岸带强烈活动区的远东海区的特点是同时受到所有形态污染物质的污染.此外,远东海区处在全球性自然因素,如太平洋金属矿带、火山活动、大量深部物质通过上升流活动区被带出地表和强大的海流的影响下,整个污染物质组合对生物体的共同作用加深了负面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86.
用Gumbel极值分布推算气候极值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Gumbel极值分布理论推算气候极值的矩法、Thomas曲线公式和最小二乘法。并计算多年一遇的年最高气温、年最大均风速、年最大日降雨量和年最大波高。指出,变率小的要素极值再现期短;变率大的要素极值再现期长;Thomas曲线公式的计算结果较其它两种方法接近历史实况,且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87.
海冰是我国冬、春季节发生在渤海、黄海北部海区的一种灾害性水文现象,它严重地影响着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和盐业生产,而且对沿海军事活动和海上舰艇活动亦带来较大的危害。一般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由北向南,沿海港口逐渐冰冻,到来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开冻,恢复航行。正常历时三个多月。历史上渤海出现过三次大冰封,解放前两次,即1936和1947年,解放后一次,即1969年2月5日至3月6日,是历史上罕见的大冰封,据记载七艘客货轮被海冰推移搁浅,十九艘被海冰夹住不能航行,五艘万吨货轮被海冰挤压,船体变型或船舱进水,损失巨大。多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每年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到沿海定点观测,去海上破冰调查,来探索海冰的秘密,获得了不少的成果,初步掌握了海冰的生消规律,建立了一套海冰预报方法,为海上交通安全作出了贡献。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海冰的生消不单随海洋水文要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依赖于气象要素的变化,是多种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与海区所在的地理环境、海区的水温、盐度、海流的分布状况、大气环流形势及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关。为此,我们对影响渤、黄海的主要水文气象要素:亚洲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高指数、黑潮区的水温、营口的气温和积雪  相似文献   
88.
朱佛宏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9):F003-F003
2000年3月在美国帕利塞兹举行的“小冰期和中世纪温暖期”专题讨论会上 ,世界上首要的气候学家探讨了20世纪全球性变暖之前气候的自然变化。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 ,美国科学家LambHH就提出了有关在1000~1300a期间地球上全球性变暖的学说。气候学家HughesMK和DiazHF强调指出 ,已有的资料只允许我们谈论在某些特定时期内某些局部地区的变暖。同时由于资料的缺乏也不能完全否定该过程的全球性质 ,特别是涉及世界大洋和南半球。对采自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岩心分析表明 ,约1000年前地球上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89.
长江和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根据1998-1998年长江和长江口河水和雨水的现场调查、历史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定量分析长江流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和输送调查。估算表明,降水无机氮、农业非点源氮(化肥和土壤流失的氮)和点源污水氮的输入分别占长江口无机氮输出通量的62.3%、18.5%和14.4%。氮的降水输入是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主要来源,进入长江的降水氮仅仅大约占长江流域全部降水氮的36.8%。降水米要受控于化肥气态损失、化石燃料及动植物过程中释放的物质等。实际上,化肥N的气态损失和农业非点源流失大约占长江流域年化肥N使用量的60%,这是控制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海13个海洋站1959年~2003年逐日日平均海表温度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结合中国近海多年逐日天气实况,研究了中国近海水温的短时(1d)、过程、旬、月、年际变率以及海温的长期趋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影响中国近海各时间尺度水温变化的天气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