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杨金虎  江志红  裴永成 《冰川冻土》2011,33(5):1014-1021
利用1982—2006年欧亚大陆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CAR/NCEP月高度场和风场以及中国西北地区248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温度资料,通过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欧亚大陆春季植被同同年中国西北夏季大气环流乃至干湿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春季植被覆盖状况对预测我国西北地区同年夏季的干湿特征具有较...  相似文献   
32.
CMIP3模式对未来50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丽娟  罗勇  秦大河 《冰川冻土》2011,33(4):707-720
为研究预估未来50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基于遥感数据,用误差百分率、空间相关和误差标准差等统计方法,评估了14个CMIP3模式在20C3M的雪水当量产品,诊断各模式对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模拟效果较好的10个模式产品进行多模式集合,分析了A2和B1情景下2002—2060年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变化.结果表...  相似文献   
33.
桑桑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数据表明:①林子宗火山岩以高钾流纹岩为主,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49.8Ma± 0.92 Ma,属于帕那组火山岩地层;②林子宗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一致,相对于HREE,强烈富集LREE;③林子宗火山岩具有相对低的初始Sr同位素值(87Sr/86Sr(i)=0.70488~0.70569)和较高的初始Nd值(εNd(i)=-1.38~-1.58);④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桑桑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在形成过程中明显受到角闪石和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可能是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或变陡,进而导致经历过俯冲交代作用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甚至局部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初始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并在近封闭条件下发生高度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结合已有的结果,认为冈底斯带南带普遍经历了50Ma左右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34.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哀牢山段可划分为东部高级变质带和西部低级变质带。构造分析表明:该构造带由3个不同变形域组成,可能代表其经历的3期左行走滑。第1期走滑发生在整个高级变质带,为拉张性左行走滑,形成角闪岩相L型构造岩。第2期走滑形成高级变质带中的高应变带,变形体制接近简单剪切,形成绿片岩相L-S型糜棱岩。第3期主要发生在低级变质带,为挤压性走滑,形成左行逆冲构造格局,并形成低绿片岩相千糜岩。地质年代学数据证明,3期左行走滑的形成时代分别是:距今58~56Ma、27~22Ma和13~12Ma±。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第1期左行走滑可能对应于印度与欧亚大陆距今60Ma左右的初始碰撞;第2期变形与青藏高原最强的挤压隆升期一致;第3期事件可能代表距今16~13Ma开始的青藏高原物质进一步东挤。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的3期主要左行走滑均发生在新生代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汇聚过程中。  相似文献   
35.
36.
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与现今中国地震活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嵇少丞  王茜  孙圣思  许志琴  李海兵 《地质学报》2008,82(12):1644-166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让中国地学界强烈感受到深入研究地震地质与构造变形的重要性和肩负防震减灾巨大的社会责任。本文作者从构造地质学家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震分布、成因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做了一些讨论。按地震分布,中国大陆可以粗分为两个区域,其交界是一条过渡带。该过渡带的东界是郯庐断裂及其和海南岛的连线,西界是齐齐哈尔—北京—邯郸—郑州—宜昌—贵阳—(越南)河内连成的线,后者其实就是松辽盆地的西界(大兴安岭的东界、太行山的东界、大娄山的东界)。我们不妨将上述两线所夹过渡带称之为“地震区分界线”。分界线以西的广大地区,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都与印度板块楔入欧亚大陆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快速侧向扩展、亚洲大陆逃逸构造活动有关。流变性较好的造山带(如青藏高原和天山)和流变性较差的古老地块(如塔里木、准噶尔、阿拉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在其边界强烈对抗,形成强震。地震区分界线以东的中国沿海地区受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运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震,但其强度和频度与该线以西的青藏高原周边、天山、鄂尔多斯地块周缘以及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上地震低得多。由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向西深俯冲形成的地震在中国仅分布在吉林省珲春—汪清一带,这些深源地震对地面工程建筑破坏性不大。处于欧亚、菲律宾海和南海3个板块的交汇部位的我国台湾地震不断。受我国台湾地震的影响,闽粤沿海NW和NE向断裂往往被激活,形成地震。总之,虽然中国大陆的现代地震受太平洋、欧亚、印度和菲律宾海四大板块联合作用控制,但最主要、最直接、影响最大的还是印度板块楔入欧亚大陆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快速侧向扩展和大陆逃逸。因此,对中国的地震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某区域或某条断裂,而应把整个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作为整体的、统一的“一盘棋”看待。  相似文献   
37.
游客人体释放热量对玉龙雪山冰川退化是否有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龙雪山(27°10′~27°10′N,100°09′~100°20′E),位于横断山南端,主峰海拔5 596 m,是中国最南的一座雪山,也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  相似文献   
38.
速读     
《地图》2008,(6):18-18
《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 October 2008 2008年10月封面专题:The Other Humans:NEANDERTHALS其他人类:尼安德塔人尼安德塔人是我们血缘最近的史前亲戚,有20万年的时间,欧亚大陆只属于他们。那时,他们顶着那出名的大尖鼻,深入到欧洲各个角落和欧洲以外的地方——南达地中海沿岸,北抵俄罗斯,  相似文献   
39.
利用NOAA提供的逐月欧亚大陆雪盖面积指数资料,分析了欧亚大陆雪盖月际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其月际动态演变特征非常复杂,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此外,还初步探讨了其与后期区域气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欧亚大陆具有镶嵌状构造型式,它由无数稳定地块被造山带环绕所构成。显然,欧亚大陆是由无数个具有不同特点和成因的小地块并接而成的一个复合大陆。这些小地块彼此接近并最终碰撞到一起形成这一较大型的大陆。造山带是将这些较小地块焊接起来的缝合线。主要的碰撞事件发生在晚前寒武纪和显生宙。欧亚大陆内最大的稳定地块是克拉通或先前的大陆:东欧、西伯利亚、印度、华北和杨子克拉通。它们构成了欧亚大陆的骨架。此外,许多小地块或微大陆包括在造山带内的生长大陆中,象塔里木、卡萨克斯坦、印度支那、Tuva-Mongollan,中蒙、K(?)ingan-Byreya,Fankay,Okhotsk,Omoloag等。尤如欧亚大陆一样,克拉通也是在元古宙时期由几个较小地块增生而成的。比如,东欧克拉通的伯罗的地盾和乌克兰地盾所包括的绿岩-花岗岩域(Murmansk,K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