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53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35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16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根据1991年5-8月江淮特大暴雨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91年夏季风和江淮梅雨的准周期振荡,探索季风对异常梅雨的影响。分析指出,1991年北半球夏季风活动,江淮流域湿度场和降雨量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准24天周期振荡,夏季风的周期振荡,主要表现在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不明显),它的位相比降雨量提前2-4左右,其振幅大小较好地反映了降雨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72.
东北太平洋锋面系统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cBe.  GA 《气象科技》1994,(1):50-55,13
1980年11月17日一条锋面系统经过风暴输送和响应试验区,由船舶无线电探空测风仪,地面和雷达资料揭示出此东北太平洋风暴表现为三个组成部分;它连接地面和500hPa槽具有显著的地面风向转变,汇合和水平风切变,没有地面温度的变化;一条中对流层的冷性下滑锋和一条比其它部分向前移动更迅速的上层湿度锋,上层湿度锋的特征是横越大片云区部边缘的湿度梯度,它随着500hPa或以上的风移动,由于海洋边层水平温度的  相似文献   
73.
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长明 《气象科学》1994,14(1):80-83
本文着重讨论了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的年际变化关系。分析发现: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沿江地区夏季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异常的雪盖对江苏丰、枯梅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丁治英  陈久康 《气象科学》1994,14(4):344-353
本文通过1991年梅雨后期,7月1—13日200hPa非地转场分析得出,梅雨期200hPa非地转风主要由积云对流动量转换形成。其次是风速平流,并通过数值试验得以证明。非地转风形成的高层辐散,可进一步使暴雨增强与维持。另外梅雨期非均匀层结对非地转风及暴雨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梅雨锋的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梅雨锋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6.
梅雨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祖  尹球 《气象科学》1989,9(4):445-451
应用Wang等的水滴碰并粒子的碰并系数和滴谱资料,计算南京地区梅雨对气溶胶粒子的清除性能。结果为:(1)冲洗系数K(ap)与降水强度Ⅰ的关系为K(ap)=A(ap)Ⅰ~b(ap)。A(ap)在ap=0.2附近有极小值3.13×10~(-s),当ap=10μm时A(ap)增大到3.54×10~(-4)。指数b(ap)取值0.79—0.85(2)一次历时2—3小时的降水,冲洗掉ap<1.0μm的粒子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但能冲洗ap>10μm粒子的90%以上。(3)谱平均碰并系数与降水强度有微弱的关系。雨强增大10倍,该系数增减1—10%,E取值在8.5×10~(-5)到9.6×10~(-1)之间,因粒子大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7.
78.
在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建立正确的降雨入渗概念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入渗的概念模型总结为活塞式、扩散式和捷径式三种类型,认为在非饱和入渗过程中捷径式是普遍的;由于降雨的随机性,入渗补给的数学模型宜采用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79.
松花江流域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年7月9 ̄10日松花江流域形势及气象要素场的分析。提出了此种暴雨的预报着眼点和指标。  相似文献   
80.
几种Q矢量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 1 991 - 0 7- 0 5T2 0— 0 6T2 0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结合地面降水分布 ,从定性 (矢量场 ,即 Q)、定量 (散度场 ,即 2 · Q)的角度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及湿 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 :半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湿 Q矢量诊断能力明显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准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最差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 ,非地转 Q矢量与湿 Q矢量诊断能力相差不大。但进一步定量分析发现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矢量的诊断能力大于其他 Q矢量 ;70 0 h Pa高度上各 Q矢量的矢量、散度辐合区较其在 850 h Pa和 50 0 h Pa上对降水反映更好 ,尤其是70 0 h Pa湿 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降水区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