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林木物候监测资料在农林生产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可用于推算局地气象要素、划分适宜生产区域、制作农林气象预报、验证新品种引种条件、编制自然历预告农时、监测污染和净化环境等各个方面。本文介绍了浙江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情况和我省常见的30种观测树种的指示物候期及对生产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春季中国南方冰雪冻害林木物理折损典型样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林木损害严重。选择江西省井冈山-吉泰盆地-于山山脉-武夷山支脉样带作为研究区,两次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取得结论包括:(1)在研究样带内人工林的损毁程度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混交人工林〉杉木林,在受损样本中湿地松林的实际受损比例高达61.3%,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43.2%,相对比例达70.4%,主要是因为湿地松是美国南部地区外来引进种,生长块、材质疏松,而且割脂活动较强;马尾松为乡土造林先锋树种,材质较为坚硬,但受割脂活动影响,在受损样本中实际受损受损比例也高达52.5%,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31.8%,相对比例达60.9%;杉木是本地树种,实际受损比例46%,其中不可自然恢复受损实际仅14.9%,相对比例也仅32.5%,低于混交人工林。(2)调查样带自西向东,西部井冈山地区常绿阔叶林受损程度最轻,分布在700m左右的人工柳杉林受损严重,杉木林分布在700m以下的受损程度较轻,而分布在900m以上的则相对严重;中部吉泰盆地受损调查样点中,分布在低海拔的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因割脂活动受损程度严重,杉木林受损最轻,长期封育的天然次生林落叶阔叶林,由于藤本植物的缠绕,导致大量冰挂积雪,受损十分严重;东部兴国和宁都县,分布在400m以下的人工飞播马尾松因个体小基本未受损,分布在400m以上的1960年代人工种植马尾松,因割脂活动,受损严重;而分布在500~900m的杉木林受损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的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限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消减资源利用引起的环境影响是学术界和决策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资源流动的视角研究资源利用过程及其引起的环境影响。我们把资源流动过程分解为开采、加工、转化、消费等几个关键环节,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并寻求改善的途径。因其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我们选取了林木、煤炭及石油研究其资源与产品流动及其环境影响。林木产品的产量、进出口量和消费量数据来自中国森林统计年鉴(1949-2001)。煤炭、石油的开采量、进出口量和消费量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0-2006)。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资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但资源消费总量居高不下,对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院山,一座“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的佛教名山,它四面环海,幽幻独特,风光旖旎;它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  相似文献   
15.
<正>国人对雾霾的痛恨,正越来越强烈。而对雾霾成因的各种分析研究中,煤炭,俨然成了许多人眼中的头号祸首,承担了最大一份罪责。大力减少煤炭消费的呼声日趋响亮,包括在近日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就纷纷提出了相关的提案和建议。这种呼声反映了当前中国和全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却也在很大程度上,令国内煤炭行业深受其累,近年来价格不断下跌,业绩连年下滑,减产、停工甚至裁员的现象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前景表示悲观,可  相似文献   
16.
论北美洲木本植物资源与中国林木引种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泽平  王豁然 《地理学报》1997,52(2):169-176
北美洲是中国外来树种的主要来源之一,北美树种人工林约占中国现有外来树人工林总面积的75%,北 美东部的树种在我国引种易于成功,原因是两地的自然条件相似;而北美西部的树种,虽然两地在地史上曾有过紧密联系,但现代植物的生境。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对林木适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昌毓 《地理学报》1991,46(1):35-46
根据河西走廊近年来水资源研究中比较一致的结果,计算了各县市绿洲年、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实际水资源。采用张宝堃和H.L.彭曼的气候学方法,对各县市林木生长期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估算,与实测和调查资料对照表明,两种估算值大致可分别反映林木基本正常生长和良好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提出了“实际干燥度”和“实际湿润度”的概念,并根据后者确定了各县市绿洲不同气候植被区林木的适生程度,以及应当选择的乔、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大兴安岭古莲河林场为试验区,应用图像数值分析处理方法对该场灾前半年、刚受灾以及灾后两年三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TM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了K-T变换和双时相K-L变换的新方法,得到该林场在这些年间林木变化分类图。其结果证明了本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为今后以生物量增长变化为主要监测内容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佼木溪位于武陵山腹地。境内沟谷纵横,岭脊镶嵌分布,由于山文结构、山体高度与幅度以及流域形势的影响,不同沟坡林木生境各异。不同林种覆盖区对谷坡过程的反作用差异明显。如何选择与人工林适宜的生境条件,并力求林分结构合理,属一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澳大利亚植被与中国林木引种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热量条件,降水类型以及冬季寒潮等决定了澳大利亚树种只能引种到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澳大利亚是中国外来树种的主要源地之一。约21科45属320种本本植物先后被引入中国,它们在中国南方的人工林营造、水土保持、陆地景观以及基因资源的异地保存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在,按树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固氮的相思对中国南方的地力恢复和优良纸浆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