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883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788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2575篇
海洋学   33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全球性金矿带,空间上大都分布在板块边缘;时间上多形成在两次造山运动的交接期.我国区域性金矿带,常产在地台-地槽边缘.金矿田、矿床和矿体,分别产于不同地质体的边缘部位,包括洋盆边缘、断陷盆地边缘、岩体边缘、构造边缘或地层-岩石交界面.  相似文献   
992.
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特征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甘肃省西北边界和内蒙古自治区西端的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大地构造单元由塔里木板块东段北缘和北侧贝加尔期分裂出来的旱山微板块组成,其间被石板井-小黄山蛇绿混杂岩带所分隔。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进程中发育有蛇绿岩带。同时,经历了大西洋型、安第斯型(?)和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的演化阶段,陆壳增厚,地壳成熟度增加,由大洋地壳和过渡型地壳向大陆型地壳转化。晚古生代初,全区进入板内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993.
新疆贝勒库都克钾长花岗岩交代蚀变及锡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勒库都克钾长花岗岩是一个富含Sn、As和F的岩体,具同熔型特征,是形成贝勒库都克锡矿的母岩.在岩体形成的后期,经历了钾化—钠化—云英岩化三个交代蚀变阶段.Sn、As等成矿、伴生元素的析出和富集发生在钠化和云英岩化两个阶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锡矿床.  相似文献   
994.
沈建伟 《贵州地质》1990,7(2):125-140
贵州及邻区的奥陶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较全,而中奥陶世宝塔期地层主要是一套灰岩相沉积。前人对这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做过概略的、小范围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野外近五十条剖面的资料,系统地,以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对贵州及邻区宝塔期沉积相进行研究并编制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995.
贵州西南部“法郎组”牙形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杨守仁  刘疆 《地层学杂志》1995,19(3):161-170,198
根据近年牙形石研究,在“法郎组”中从下而上识别了3个牙形石带:1、Neogondolellapolygnathiformis-Neogondolellamaantangensis组合带;2、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N-eogondolellatadpole组合带;3、Neogondolellapolygnatiformis带。根据牙形石N.excelsa谱系演化、牙形石发展事件、牙形石分带及其与国内外的牙形石带对比,论证了“法郎组”的时代,“法郎组”可解体为瓦窑组和竹杆坡组,全属晚三叠世卡尼期,而不是拉丁期。  相似文献   
996.
西昆仑加里东期花岗岩带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元龙  李向东 《矿物学报》1995,15(4):457-461
西昆仑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极为发育,主要沿库地北构造带南侧成带分布,岩体数量多、规模大,不同测试方法获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00 ̄480Ma;岩石组合类型大致可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和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合;岩石化学表明该区花岗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构造环境判别岩石为同造山和造山期前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与之相伴生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杨宏宇  杨兴科  王新  唐明峰  韩珂 《地质论评》2016,62(S1):363-364
南秦岭构造带自元古代开始就发生了一系列构造运动,不仅具有重要的造山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受到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区位于南秦岭陆内造山带南部印支-燕山构造变形带内,二级构造单元属于南秦岭-北大巴山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褶皱带(杨兴科等,2016;高雅宁等,2016;唐永忠等,2012)。研究区附近金矿床(点)众多,包括研究区北部的金斗坡金矿、白果树金矿、柳树坪金矿,西部的长沟金矿、鹿鸣金矿、黄龙金矿、羊坪湾金矿以及东部的烂木沟金矿等,这些金矿床均产出于脆-韧性剪切带内(李福让等,2009;杨本召等,2010;刘林等,2012),为研究区提供了良好的成矿背景。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以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岩为主,但其与金矿成矿关系函需解决。因此本文在充分总结沈坝-柳坑金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化学分析以及锆石定年技术确定岩浆年龄,并讨论与金矿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福建省内68个地面测站1981—2011年1—4月、10—12月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最低地表温度、天气现象、最低气温作为福建霜冻判别指标,探讨福建霜冻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形势。研究发现:1)福建年平均霜冻天数、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等值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台站海拔高度具有良好相关性。区域平均初霜冻日、终霜冻日、无霜冻期总体分别呈推迟、提前、延长的变化趋势。2)全省大范围霜冻天气呈现发生频率低、过程持续时间短、总体逐渐减少的特征。3)霜冻越强,发生越晚,结束越早,且出现天数越少。4)随着形势场特征线略有南压,霜冻逐渐增强,反之减弱。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高精度机载Li DAR数据在GIS平台的地貌因子渲染分析,对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地区古地震研究点进行高精度大比例尺(1∶1000)地貌填图,勾勒出研究点微地貌空间展布和断裂高精度几何形态。通过对松山古地震研究点2个新探槽的开挖,结合细致的探槽解译、地震事件识别与分期、年代学样品测试,得出5次37380±880BP以内的不连续古地震序列。通过对比此处已经开挖的各自相距不足150m、分布于断裂同一段落的4个古地震探槽的微地貌位置、沉积特征和地震事件信号强弱,发现即使相距不远,不同微地貌位置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现象也会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凸显了古地震研究结果,如揭示的事件证据和个数等与探槽点位置的选取有较强的依赖性。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较低的地势、低能静水环境、高沉积速率、细粒的沉积物源区及连续的沉积环境是走滑断裂上开展古地震研究的优选地貌位置。实例表明,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对研究点开展精细地貌填图揭示微地貌时空演化,从而在探槽开挖前对古地震研究点的构造地貌优劣进行充分评价是提高古地震研究质量的必要程序,同时也显示出高精度机载Li DAR数据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新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范萌萌  李文厚  卜军 《地质通报》2016,35(203):390-397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沉积时期为鄂尔多斯盆地的最大湖泛期,对陇东地区及盆地周缘古陆的岩石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研究区泥岩样品特征与大陆上地壳一致,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盆地北—东北缘阴山大青山、西南缘陇西古陆、西北缘阿拉善古陆和南缘秦岭的古老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与东缘吕梁山古老花岗岩则极度不同。研究认为,研究区沉积物源岩主要来自于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长7时期周缘古陆均为湖盆提供物源,而吕梁山当时并未隆起,不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