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5篇
  免费   1818篇
  国内免费   2167篇
测绘学   511篇
大气科学   8927篇
地球物理   1268篇
地质学   2295篇
海洋学   68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97篇
自然地理   825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628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51篇
  1995年   417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31.
利用中尺度模式输出的物理量分析和6 h预报资料,分析了河南省4场连续性暴雨过程中动力条件,结果表明,次级环流是暴雨维持的原因,倾斜特征是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2.
利用1961~2000年6~9月淇、卫河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单元综合评判法确定流域暴雨日,并对暴雨日进行分型,确定暴雨预报天气学指标,建立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3.
分别对旱灾、霜冻,低温冷害,暴雨和洪涝等灾害进行指标界定,并分析其在全市范围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防灾减灾,降低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4.
用逐步回归预测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1973年至2000年的气象,农作物、棉铃虫虫害等196年因子,以运城、汾阳和临汾为山西省代表站,利用最优二分割法把发生量分为10级,5级和不分级3种情况;使用逐步回归计算了219个模型,从中选出27个棉铃虫二、三代发生期,发生量最优模型,在农气服务中应用,预报准确率为95%,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5.
静电的灾害事故 ,是由静电火花作为点火源所引起的突发性燃烧爆炸事故。近几年 ,石油、化工、粉体加工、火炸药与火工品生产等事故最多。为了对静电事故及其后果的严重性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现举出西安地区近几年若干实例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 加油机给汽车加油时油枪起火。1 .1 事故概要   1 998年 3月 2 1日 1 0时与 1 5时 ,西安市北郊聚源加油站在给汽车加油时 ,油枪直接喷火。西安西郊机场一加油站也曾出现类似事故。1 .2 原因分析  通过仪器检测 ,发现起火的加油枪与加油机相连的橡胶管内 ,两根多股防静电导线未作等电位连接 …  相似文献   
136.
缪敏 《浙江气象》2002,23(3):11-13
通过对1999年梅汛期6月24日-7月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发现850h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发现:暴雨的雨强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中低层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7.
阿光碧 《四川气象》2002,22(1):8-11
本文选取2001年6月28日四川盆地的首次暴雨过程和8月18日四川盆地的区域暴雨过程,比较了成都区域中心η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HLAFS模式对其降水预报,表明数值模式对此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区域η模式,无论在降水强度和落区上都较HLAFS模式预报要好。  相似文献   
138.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0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高青云 《四川气象》2002,22(2):9-12
对2001年8月19-20日全川移动型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初始扰动产生在对流层中层移动性低槽底部强烈发展的低空热低压倒槽中,有利的物理量配置环境、大尺度系统的稳定型和非均一热成风偏差分布对其发展和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动点、不动点群体系统局域阻塞概念,并结合高低空散度的不平衡,明确了移动型川东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40.
对2001年8月台风低压-桃芝穿过山东半岛时产生的降水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台风低压在登陆初期雨强最大;地形对降水再分配起重要作用;前期较多的降雨和本次高强度暴雨是水库拦蓄量特别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