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6篇
  免费   1379篇
  国内免费   1367篇
测绘学   988篇
大气科学   481篇
地球物理   1105篇
地质学   4211篇
海洋学   572篇
天文学   420篇
综合类   449篇
自然地理   376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江苏宁镇伏牛山岩体的铷锶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水泉 《江苏地质》1999,23(3):148-150
从伏牛山岩体采集了新鲜的花岗闪长斑岩作铷锶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了拟合度很好的RbSr岩体矿物等时线,获得111Ma±1Ma年龄和锶的初始比值(Sr87/Sr86)i为07058±00001。进一步印证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为幔源岩浆受地壳物质混染后的产物,属同熔型成因系列  相似文献   
992.
993.
北太行山—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准立  刘凤山 《地学前缘》1999,6(2):297-304
太行山北段—燕山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中部及其北部边缘,以铁、铜、钼、金、银、铅、锌、铀等金属矿产为特色。中生代本区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花岗质岩浆作用及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是克拉通活化的结果。在已研究了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特征和控制因素等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成矿系统的划分、时空结构及其控制因素,指出其作为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结果,明显受到两期不同成矿动力机制的控制,主要由古欧亚构造域成矿系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成矿系统组成。根据构造应力环境,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成矿亚系统和Ⅰ~Ⅳ4个成矿系列。成矿系列或矿床具有多期性,不同时代矿床空间分布成带或集中区,三叠纪矿床主要分布于燕辽沉降带北侧,早侏罗世时以辽西为主,中侏罗世时向西扩展到冀东,晚侏罗世时则以太行—燕山西段为主,早白垩世矿床广泛分布于全区,但Ⅲ成矿系列集中等间距分布在几条NW向带中。矿床这种时空分布规律受控于中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而中生代造山作用决定了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浆起源演化与成矿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我国重晶石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重晶石矿床的形成受大陆裂谷系、弧-盆系和陆内挤隆系三种大地构造环境控制,多数矿床形成于大构造旋回的早期阶段,并与一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可划分为外生成因[沉积型、风化(残积坡积)型]和内生成因(火山-沉积型、层控型、热液型)等不同类型。成矿之钡源主要来自深部的火山-气液。矿床多在中、低温,弱酸性向弱碱性过渡的氧化环境的硫酸盐型成矿溶液中形成。中国重晶石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一些工业需求地区,有发现新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幔源捕虏体中的流体组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张铭杰  王先彬 《地质学报》1999,73(2):162-166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其幔源二辉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流体组分存在差异,幔源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以H2,CO等还原性气体为主的流体环境中,其流体组分以含H2高,挥发性气体总量低为特征;碱性玄武岩中流体组分以CO2,SO2和挥发性气体总量高为特征,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有SO2等氧化性气体的流体加入。  相似文献   
996.
福建明溪上地幔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传勇  韩秀玲 《地质论评》1999,45(4):352-360
通过对采自福建明溪的幔源包体样品的详细研究,建立了该区上地幔的地温线,探讨其流变学特征。所获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但稍低于中国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地温线。由该地温线推导的壳幔边界为38km左右,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32km左右即已开始出现,表明存在上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同样,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平衡温度有所重叠,表明两者不是截然分开,其间存在有5 ̄10km的过渡带。包体的变形特  相似文献   
997.
龙冈火山群金龙顶子火山喷发发生在距今1500年前,其火山喷发物中所含的幔源橄榄岩包体是我国在最新火山喷发物中所发现的幔源包体。这些包体以普遍含有韭闪石为特征。包体的结构和位错构造反映这些包体在上地幔条件下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变形作用。包体的平衡温度大多数集中在800~950℃之间,只有个别样品温度达到1050℃;平衡压力大多数集中在1.0~1.5 GPa之间。由包体平衡温度、压力得到的上地幔地温线稍低于中国东部由新第三纪包体得到的上地幔地温线,但接近第四纪包体得到的地温线。包体在上地幔条件下变形时的差异应力在30~44MPa,应变速率为10-18s-110-15s-1。角闪石的出现反映上地幔流体的渗透及交代作用。金龙顶子火山发的玄武岩浆直接来自35~50km的上地幔顶部。  相似文献   
998.
董振信  陈立辉 《岩石学报》1999,15(4):607-615
通过对我国东部北起黑龙江省南至海南省31个产地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橄榄岩类 (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及二辉橄榄岩) 包体和辉石岩类包体中的160 多个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数据, 论述了尖晶石的Cr-Al, Fe-Mg, Ni-Mg 主元素及有关比值和端员组分之间的关系, 分析研究了不同岩类包体中尖晶石的颜色、成分及成因之间的联系。并利用所分析的有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共生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数据, 采用新的、较合理的Brey-Kohler温度计及Kohler-Brey 压力计和Ballhaus etal. 氧逸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计算, 探讨了尖晶石成分与其形成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状态的关系, 指出了尖晶石成分所反映的地幔亏损程度及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规律及尖晶石 (相) 稳定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范围。  相似文献   
999.
新疆萨勒布尔山上志留统克克雄参数表明其物源为布鲁克碎屑浊积岩。该组的REE,主元素地化学参数表明其物源为布鲁克其组的岛弧型火山主沙尔布尔组的岩浆弧建造,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洋岛弧至活动大陆边缘之间,代表着由大洋向活动大陆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六合深源包体与富碱斑岩成岩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富碱斑岩体中的深源岩石包体中首次发现富Na微晶玻璃体 .研究表明 ,超镁铁质包体为原始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晶产物 ,微晶玻璃来自包体成岩后地幔去气产生的交代流体 ,是深部地幔交代作用的直接表现 .通过地幔交代作用 ,不仅导致碱质和大离子不相容元素以及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的聚集 ,而且孕育了碱性岩浆 .因此 ,富碱斑岩中的幔源包体及其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特征为研究和揭示滇西地区新生代富碱斑岩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示踪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