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水生态改善的太湖分区分时动态水质目标制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兆亮  胡维平 《湖泊科学》2019,31(4):988-997
科学、合理地制定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即水质目标是实施河、湖"水质目标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环境条件决定生态系统结构以及自组织适应生态学原理,提出一种可促进水生态改善的太湖分区分时动态水质目标制定方法.该方法在出入湖河道流量情景及分区污染物浓度情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情境下水生态系统要素时空演化的数值试验;然后以藻类生物量减小、沉水植物生物量增加为判据,构造水质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将湖泊水生态模型与水质目标优化模型耦合,判断各污染物浓度情景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而确定不同时间尺度下太湖各分区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动态控制目标.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定的太湖各湖区分时水质目标相比传统的"静态"目标更能促进太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为太湖水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2.
徐天奕 《湖泊科学》2022,34(4):1308-1318
太湖是太湖流域最大的调蓄水体,合理地推求太湖流域设计暴雨,对于太湖设计洪水位确定非常重要.针对近年来太湖流域变化环境造成的暴雨特性及产汇流机制的变异,采用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现状条件下太湖流域设计暴雨控制时段及时空分布对太湖洪水位影响.结果表明,以30、60、90日为控制时段的设计雨量与太湖最高洪水位关联密切,控制时段低于30日的暴雨时程分配对太湖最高洪水位基本没有影响.当设计暴雨中心位于太湖上游区域时,模拟的太湖洪水位具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表明太湖洪水位对上游暴雨更为敏感.分析了1999、2016、2020年暴雨为典型的设计暴雨场景,结果表明,暴雨时程分配对太湖洪水位影响显著,主雨峰位于暴雨后期的设计暴雨可以造成更高的太湖洪水位.从太湖防洪安全考虑,采用30、60、90日为控制时段,暴雨中心位于上游,且雨峰位于暴雨过程后期的设计暴雨推求太湖洪水位是合适的.建议将2016、2020年暴雨过程列入太湖设计暴雨计算的备选典型,并作进一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3.
发展文化、区域规划与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地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科学性质的部门地理学,结合文化演变进行区域分布研究是其发展趋势。从发展文化方面来研究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可以从更根本方面,即更高层次去论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4.
潮汐调和常数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以某一长期验潮站44年的观测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了在短期、中期和长期观测时段下潮汐调和常数的变化规律,计算出各分潮调和常数的平均值、最大互差及中误差的变化量级。研究表明,较短时间的观测资料得出的各分潮调和常数存在着较大的变动误差,但随着观测时间的增长,其误差量级呈逐渐减小并且逐步稳定的变化趋势。建议采用调和常数计算理论最低潮面时,宜选定19年作为观测周期,以消除分潮调和常数的误差影响,满足高精度海洋测深基准面的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55.
利用干旱动态评估模型,设计出评估干旱胁迫程度的干旱胁迫指数,并分析了各地避旱时段。根据避旱时段的不同,确定了四川盆地的干旱胁迫分型。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等级避旱时段的分布规律,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江西省秋季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秋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省81站1961—2013年9—11月的逐日降水、日照时数等资料,分别以1961—2013年、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为统计时段,从高风险区域、发生次数、高风险时段等三个方面,对江西省秋季连阴雨变化特征及其对秋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域以宜春、吉安两市西部以及萍乡市为高值区;高风险时段为10月下旬;随着气候变化,江西省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域范围明显缩小,但高风险时段有所延长,总体上呈少发但重发的趋势;由于10月1日前后及中旬连阴雨年均逐日站次有所减少,对粮食、棉花等秋收作物收获、晾晒有利,其余时段若出现秋季连阴雨,往往发生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秋收工作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57.
高君  暴景阳  刘聚 《海洋测绘》2019,39(3):6-10
验潮站观测的海面高度数据是监测海平面变化以及确定平均海面时常使用的重要基础观测信息,针对平均海面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在不同时段观测资料下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统计了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海面确定的差异,并设计了两组数据实验,具体讨论了不同年份19年观测以及观测时长逐年累加两种情况下,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确定结果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月平均海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最大互差可达几十厘米,1年平均海面基本稳定,19年平均海面精度可达厘米级;利用19年的观测资料确定的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反映的观测时段内海平面的变化情况,各时段结果差异较大且可靠性较低;为获得稳定可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观测时长应至少涵盖两个潮汐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58.
正2013年底,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然而在2013年初,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却在此次全国雾霾中"一枝独秀"。11月在接二连三的北风作用下,北京迎来了11个空气质量一级优的蓝天,为全年最多。11月25日至28日更是连续出现了4个一级优蓝天,打破了"好天不过三"的魔咒。专家表示,整个11月北京连续受到多股冷空气影响,上空被高气压系统  相似文献   
59.
自动气象站平行观测第二年正式运行后,向中国气象局报送纸质气表一21年报表及“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简称为Y文件)。Y文件的观测数据部分除年时段最大降水量外均可由“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为A文件)统计得到,年时段最大降水量可从“分钟观测数据文件”(简称为J文件)中自动挑取。  相似文献   
60.
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也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为了探究西藏的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避暑资源优势,使用西藏地区39个站点1970—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根据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对西藏地区气候舒适度进行统计,并重点分析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昌都5个主要旅游城市.结果表明,西藏舒适度的空间分布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