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7篇
  免费   3610篇
  国内免费   4901篇
测绘学   942篇
大气科学   5538篇
地球物理   2880篇
地质学   7999篇
海洋学   3432篇
天文学   422篇
综合类   1000篇
自然地理   1935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1290篇
  2013年   968篇
  2012年   1395篇
  2011年   1379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164篇
  2008年   1447篇
  2007年   1116篇
  2006年   972篇
  2005年   1089篇
  2004年   908篇
  2003年   783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544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92篇
  1995年   354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308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54年   14篇
  1950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双星自转同步性理论给出了69个三类密近双星系统中93个子星的临界同步自转参量和临界自转周期.并把利用临界自转同步参量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与由气体星自转不稳定理论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做了比较,其结果是两者均属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海浪非线性性实验研究的第一部分。利用实验室测得的在各种背景下具有不同非线性强度的风浪波面记录,通过波面统计分析,并与非线性波面理论分布比较,揭示了海浪非线性性的外观特征及其随风速、风区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3.
对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并行计算机系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分析了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和存储系统特点;给出了在并行计算机SP上实现数值预报业务并行化的部分结果;对数值预报模式在串、并行编程环境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4.
智能照明系统在现代建筑照明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照明系统和智能照明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智能照明系统的控制策略,并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着重讨论了基于ABB I-Bus产品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实现,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高效、便捷、节约能源等优点.同时,还对系统与建筑物楼宇自控系统问的系统集成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5.
区位商是用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指标。区域某一产业的区位商如果大于1,表明研究区域在某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大于较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该产业部门的产品可以“外输”,区位商值越大,则研究区域在该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1,则该产业部门不是研究区域的专业化部门,且产业部门的产品需要“内进”;如果区位商等于1,则表明该产业部门产品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36.
数字水印研究综述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释太阳观测中磁流浮现形成活动区的主要特征——AFS弧顶的上升运动和弧脚的下沉运动,谱斑,Ellerman炸弹等,我们采用了MHD-Lagrangian数值模拟法计算了重力分层(压力密度指数递减),太阳大气中同基底磁场反向和同向的磁偶极子从光球下浮出时产生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计算证明:反向的偶极子会导致流体产生会聚和下降运动,为了能让反向偶极子浮出必须适当增压,演化的结果形成电流片,因而有可能引起如Ellerman炸弹等小型爆发现象.还证明了:在浮现处一定产生加热增温,即导致谱斑发亮现象.在弧顶气体是上升运动,速度小;弧脚处气体作下降运动,速度较大,这主要是重力分层气体压力密度非均匀引起的,和Brunt-Vaisala振动有同一的起因.我们还模拟了通常活动区形成时的初期现象:1500高斯强磁偶极子浮进100高斯的弱光球色球基底场时产生的动力学现象.计算表明:为了不致产生激波必须减压浮出,即类似于黑子降温式的浮现,浮现时间应是小时的量级,浮现后确实在色球里导致强的电流片,当这电流片升至低日冕后,会成为Heyvaerts,Priest等人期望的耀斑发生源,因而浮现过程有可能是耀斑储能和触发机理之一.另外我们利用计算结果试解释了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流浮现资料,即文[1]和文[2]的一些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8.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两层地球模型(包括弹性层和粘弹性层)介质的横向不均匀和断层错动的复杂性对震后地表位移场的影响,其数值结果包括弹性解和粘弹性解。结果表明,震后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不仅与粘弹性层的流变特性有关,还与弹性层介质的剪切模量以及断层的同震错动有关。  相似文献   
39.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古流体动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整体上,在乌尔逊凹陷,各主要地质时期的油势演化特征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乌南大于乌北,且低势区的发育有较好的继承性。最后,依据油气聚集理论,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的划分、油气运移方向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研究区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认识,主要从流体动力的角度考虑,指出有利聚集区,认为在乌尔逊凹陷苏4~苏18井区、苏132~苏17~铜2井区及巴1~巴2~巴4井区为有利油气运移聚集区。  相似文献   
40.
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可由无量纲参数k/Cm)(k和Cm分别为壳幔的有效Love数和有效板转动惯量)来表征。对于一个具有弹性地幔、平衡海潮和核幔不耦合的地球k/Cm=0.944,且与潮波频率无关。海潮的非平衡扰动使k/Cm为复数,且与频率有关。大气对自转速率有效勒夫数的贡献约为△kat=0.0075。同时地幔滞弹性对勒夫数也产生扰动。利用本文得到的理论公式和最新的潮汐数据计算了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及其有关地球物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