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2月,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6万公顷,位于敦煌市西部,西邻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南接阿克赛县,北连新疆哈密市,介于阿尔金山北麓、库姆塔格沙漠东沿、疏勒河尾段和北山以南之间,是我国西北极旱荒漠区一个集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为一体的大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森林植被总面  相似文献   
102.
戈壁沉积物组分结构具有分形特征,能否利用分形特征及其变异性指示戈壁地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风沙作用目前认识不足。通过计算内蒙古苏宏图戈壁地表表层沉积物的分形维数值并分析了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分形维数值随0.050~0.179 mm跃移组分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0.179~20.919 mm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风为塑造戈壁地貌的主导因素,戈壁沉积物分形值小于冲积、洪积作用下的泥石流沉积物(2.630~2.738),大于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黄土沉积物(2.122、1.930)。风力使戈壁形成“均质面”,空间变异程度为中等空间相关性(32.8%):主导上风向裸露戈壁地表,沉积物以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为主(平均含量59.88%),分形维数均值为2.39;下风向半荒漠戈壁地表,沉积物以跃移组分为主(平均含量46.96%),分形维数均值分别为2.45、2.48,受主导风影响较弱的山间砂砾质地表,蠕移及风蚀残余组分含量较多(平均含量58.22%),分形维数均值为2.46。分形及其变异性指标可反映戈壁沉积物组分变化中的风沙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3.
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 于2000年5~6月在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的观测资料, 依据3种不同方法确定了干旱荒漠戈壁区地气之间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d和Ch. 结果表明: 尽管这3种方法计算的总体输送系数有一定的差别, 但在量级上相当, 平均值比较接近. 此外, 还通过对风向的分析, 剔除了附近建筑物干扰, 得出了典型干旱区荒漠戈壁总体输送系数与总体Richardson数的关系和典型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4.
利用东疆红柳河黑戈壁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2017年近地大气边界层梯度探测资料和红柳河气象站天气现象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典型晴天条件下的近地层风速、温度和比湿的四季廓线特征。结果表明:四季近地层风廓线变化规律明显。典型晴天条件下,在0.5~4 m高度内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的速度较快,在4~32 m范围内,白天风速随高度增大较缓慢,但夜间出现快速增大;存在明显的夜间逆温,逆温层主要集中在4~32 m,冬季逆温强于夏季,晨间0.5~32 m间的温度差可达4.6℃,且红柳河四季的气温日较差均较大,秋季可达到15.7℃;夜间比湿高于白天,秋、冬季夜间逆湿层出现在10~32 m,其比湿差为0.15 g/kg左右,夏季无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105.
敦煌地块变质岩系时代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敦煌地块的中深变质系敦煌群,哟1/5万区调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35Ma,3487Ma,归属于太古界。北山南带的中深-浅变质岩系,经1/5万区调及1/20万区调修测,中深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49Ma,2956Ma,3237Ma及2059Ma,分别划归敦粕群和厘定为早元古代。在浅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1622Ma,1624Ma及Baicalia等叠层石,归属  相似文献   
106.
中亚地区现代表土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西北地区主要沙漠、绿洲和戈壁及蒙古国南部戈壁等亚洲中部粉尘源区采集了表土(包括沙漠和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样品的磁学性质(包括磁化率、无磁滞磁化率、等温剩磁、磁滞回线和热磁曲线)。结果表明,中亚地区表土样品中主要磁性矿物是铁磁矿,含有赤铁矿和磁赤铁矿,并伴有少量顺磁性矿物;磁性矿物粒度主要是准单畴(PSD)和多畴(MD),超顺磁性颗粒含量较低,接近于中国西部黄土地层含量。中亚地区表土磁性矿物含量总体都较低,磁性矿物含量在空间上与降雨量成正比。研究结果指示西部地区(准噶尔盆地和南部塔里木盆地)表土样品较北部地区(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以及蒙古高原)表土样品,其粗颗粒磁性矿物含量高,而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低。本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层古土壤磁性增强源自成土过程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7.
论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振法 《物探与化探》1998,22(5):384-393,383
地质、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场特征和古地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敦煌陆块是具有完整、统一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刚性块体。它的西界位于若羌—星星峡断裂;东界位于贺兰山;南缘楔入青藏高原之下;北缘插入兴蒙古生代褶皱系之下,范围颇大(91°E~106°E,38°N~42°N)。阿拉善—敦煌陆块是华北地台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阻挡了印度板块挤压主应力的向北传递,而且把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加巨大的中华地台。  相似文献   
108.
浩荡的大风裹挟着滚滚黄沙从蒙古一路南下扫荡,北方的天空被染黄了.风起时城市荒凉萧索的象在大漠一样,出门的人们如此真切的体验了沙尘暴。2002年3月下旬让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认识了城市里的飞沙走石。于是2003年之后的今春.沙尘暴的源起之时.它再次为人们所关注,人们无法漠视沙尘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9.
蒙古南戈壁新金斯特(Shine Jinst)地区Ulaan-Shand 剖面的查干安普拉格(Tsagaanbulag)组以前曾划归志留系(文洛克统至普里多利统). 但在Tsagaanbulag组及其上部的阿曼采尔(Amansair)组发现了非常重要的牙形刺, 包括Lanea omoalpha, Amydrotaxis johnsoni, “Ozarkodinaplanililingua, Pedavis sp., 清楚地指明这两个组应当归下泥盆统中洛霍考夫阶. 中洛霍考夫阶的海相地层在中国和蒙古国广泛分布. 志留系文洛克统和洛德罗统下部的海相地层在蒙古是否存在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砾漠地段铁路沙害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新铁路西段为我国砾漠地区铁路风沙害最为严重的地段,虽地表无明显积沙,但风沙对铁路行车安全及线路维护依然造成很大危害。通过对典型地段铁路风沙害的分布、地质地貌条件、风沙状况、砂粒来源、危害调查和现场试验分析,确认沙源来自于当地,暴雨形成洪水携带的细颗粒物质成为沙源的重要补充。依据试验资料,文中对戈壁风沙流中砂 粒的空间分布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总结出了当地输沙率经验公式,可对风沙的防护提供定性定量的依据。当地工务部门多年来采取了工程防护措施,经对防护效果进行量测分析、比较后,对其发挥的效能做出了结论,认为多年采用的轨枕栅栏形式结构、网络结构、本体保护,可作为防治戈壁砾漠地段铁路沙害的主要措施手段。经过现场试验、分析,总结出防治戈壁风沙流的综合结构,有效地扼制了风沙危害,确保了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